高校毕业生“纸上假就业”要挤水分、露真容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
让高校毕业生走出“纸上就业”窘境
■ 社论对毕业生而言,大学的最后一堂课,应该包含“诚实”二字,而不是“学着如何造假”。据红星新闻报道,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公布的毕业生就业率引发热议。其数据显示,该校2021届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73.78%,未就业率为26.22%。这一数据与人们印象中一些高校总是高达95%的就业率有一定差距,却得到不少网友的点赞。事实上,这与人们对一些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弄虚造假感到反感有关。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挤水分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此番华中师范大学坦诚公布相应数据,切中了舆论关心的痛点,也颇具现实意义。长期以来,一些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的毕业生就业数据,有的高校甚至会以“扣押毕业证”的做法要求学生去“搞一张就业证明”。类似现象的层出不穷,让毕业生“纸上就业”的现象饱受诟病。那么,学校为何要这样做呢?因为,看起来高的毕业生就业数据不仅对来年招生有好处,而且还可以受到褒奖,并享受各种各样的政策优惠。换言之,以提升就业率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导致一些高校的决策层过于重视类似的考核指标,加之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造假的行为也就不难实现。针对类似弄虚造假的现象,2020年教育部曾发布文件,要求严格核查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并明确,各地各高校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优秀毕业生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一些高校的弄虚造假行为,但依旧有一些高校抱有侥幸心理。现实中,并非所有毕业生一毕业就能找到工作。一方面,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要面临考公、实习、试用期等“探路”过程,不可能在刚毕业时就与工作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更何况,还有毕业生会选择二战考研、出国留学,若要求其提供就业证明,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另一方面,不少95后、00后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为殷实,或者有其他的人生规划,并不急于在毕业时就投入到工作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会选择去游学、有的则会选择支教、自主创业、从事灵活职业等。这样的现象无疑也是毕业生就业数据不高的原因之一。而这种情况在疫情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华中师范大学坦诚面对毕业生就业数据,走出了就业数据统计挤水分、露真容的重要一步,值得称赞,也是高校真正应该做的事情。但也要看到,这样的做法本该是高校最基本的操作,现在却成了一件“稀罕事”,这不免令人感到唏嘘。这两年,受疫情影响,一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其实并不理想,这是一个必须要承认的客观现实。面对这样的现实,高校要做的其实只有坦诚面对,并且根据现实数据分析原因,与决策部门一起有针对性地做出合理调整,才能精准应对类似现象,帮助毕业生走出“纸上就业”的窘境。要明晰的是,外表光鲜的数字不仅对现实起不到任何帮助,反而遮掩了高校与就业市场之间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也因此,唯有及时、主动地戳破虚假的数据泡沫,才能避免贻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更早让相关问题得到解决。这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期待。说到底,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就该挤水分、露真容。而对那些毕业生而言,大学的最后一堂课,应该包含“诚实”二字,而不是“学着如何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