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法治依法治假

湖南沅江县20岁村大队仓库保管员背负劳改犯罪名50年:无罪判决书25年没送到



来源:搜狐  发布时间:

   湖南省沅江县,小伙本来有着不可限量的前途,却因老婆几句话,阴差阳错被关了十年。50年后,老人发现自己当年早已经被判无罪,但判决书25年没有送达,老人不仅白白坐了10年牢,还背着劳改犯的罪名过了40年,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又为何被老婆送入狱?


  妻子和队长有私情?

  2011年,一个耄耋老人起诉法院,并提出国家赔偿申请!

  1940年,钟枚生出生在湖南省沅江县一个小村庄。19岁当上村里大队的仓库保管员。当年能够当上仓库保管员,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

  钟枚生20岁时,生产队长和一个社员找到钟枚生,要转移走几百斤粮食,两个月后,上级要从他的仓库里运走粮食,运送粮食的那批人利用这个机会,抢走了1512斤粮食。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上级立刻派人调查,顺便发现了之前被队长从钟枚生仓库里运走的粮食,上级的人说是钟枚生监守自盗。

  上级认定他们三人联合偷粮食,受惩罚的应该是三人,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只有钟枚生被判了重罪。

  记者去找到了当年的生产队长冷某,冷某支支吾吾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据钟枚生说,当时有人保护了生产队长和另一个社员,所以两个人没有受惩罚。

  记者又从邻居那里了解到,钟枚生判10年重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当时的妻子对上级的人说他屡教不改,要重判。本来三四个月的刑期,却变成了10年。

  原来,钟枚生和他妻子结婚以后,两人的关系一直处不好,天天闹矛盾,妻子不想再见到钟枚生,便趁机落井下石。而记者从钟枚生那里又了解到一个信息,妻子这样做,是因为和生产队长有私情。

  记者随后又采访了当年钟枚生的妻子,当年美丽的姑娘现在也变成了老妇,当问到这件事时,妻子却不承认自己当年说过这句话,和队长是否有私情也没有回答。她说当年钟枚生入狱以后,他们就离婚了,自己先后又改嫁了两次,现在不希望钟家人来打扰她。

  就这样,当年一个前途光明的小伙,阴差阳错地入了狱。在监狱里,钟枚生不断上诉,但没有人理会他。


  劳改犯身份让家人举步维艰

  十年后,即1971年,30岁的钟枚生出狱,回到家里,母亲已经去世,只剩下父亲和奶奶,为了养家糊口,周枚生天天忙里忙外。就算自己的家穷困潦倒,他还是尽可能地帮助别人。在监狱时,他学到了一点医疗知识,有时候他会帮着社员们看病,他凭借自己学到的一点儿小知识,不图回报的为群众服务,任劳任怨。可就算是这样,治保主任还开会暗讽周枚生以小恩小惠骗取群众的信任。

  直到1975年,周枚生再婚,做了上门女婿,妻子比他大三岁,还带着五个孩子。第二年,周枚生有了自己的儿子钟天安。原本一家人可以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可各种各样不公平的待遇,让他们一家人生活过得非常艰难。

  同时,倒霉的不仅是钟枚生,还有他的亲戚们都受到牵连。钟枚生的一个妹妹,因为哥哥劳改犯身份在婆家受虐待,忍受不了喝农药自杀,被救了回来。这个劳改犯身份,成了钟枚生一块心病。他无时无刻不想证明自己是清白的,他想要摆脱这个身份,过正常人的生活。

  往后的20年里,钟枚生有六个孩子要照顾,一次一次的上诉未果让他再没有精力、也没有心情、更没有时间为这件事到处奔波,去证明自己的清白之身。

  

  法院其实早已判决其无罪

  直到在2009年,事件发生了转折。钟天安作为父亲唯一的儿子,不想让父亲含冤而终,就回到老家帮助父亲。记者采访到钟天安时,他说:我只有一个父亲,我父亲只有我一个儿子,我不帮他,谁帮他?这是他一生的心愿。

  回家以后,钟天安和父亲钟枚生为此事到处奔波,查清当年的真相。2010年4月12日,钟天安和父亲去沅江市法律援助中心了解到,可以去法院的档案室里去查一审判决。令钟家父子没想到的是,他们在沅江市法院的档案室里,找到了一份无罪判决书,判决书是这样写的:

  钟枚生与生产队长冷某、社员李某等人盗窃本队稻谷700多斤,高粱177斤,但种本人分得不多,且因生活困难所为,可不以犯罪论处……对钟枚生宣告无罪。

  这份判决书的发布时间是1985年12月18号。

  钟天安说,当他父亲看到这份说自己无罪的判决书时,盯着看了十多分钟,没说一句话,眼泪直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自己想要了几十年的东西,一下子呈现在自己眼前,悲喜交加,悲的是他痛苦了50多年,喜的是他今天终于见到阳光了。

  这份在1985年就该到周枚生手里的无罪判决书,在这25年来,就静静地躺在法院的档案室里,无人问津,如果钟家父子不来找的话,恐怕到钟枚生死也不会知道自己已经被平反了。

  自己明明没有罪,却还在不断申诉。现在回过头来,周枚生说,他25年来的申诉,就是一个笑话,如果早知道这份判决书,钟家或许就不会遭受那么多的委屈和不公了,一想到这些,周枚生说他心里就堵得慌,下定决心想要讨个说法。

  拿到无罪判决书并咨询了律师后,他正式向阮江市法院提出,要求国家赔偿51万元,精神赔偿100万元。


  法院无过失,怨气冲天

  当地法院没有接受记者采访,但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接到钟枚生的材料之后,非常重视,已经成立了一个钟枚生案件调查处理小组,由副院长蔡立平任调查组长,还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初步的调查结果。

  调查中说,1979年,阮江县成立落实政策领导小组,经过清理复查,共宣布平反案件上千件,周枚生案件是其中之一,判决书也是当时发布的。

  按照法院的解释,判决书没有送达的理由,可能是当年路太远,交通不便,而要送的判决书太多,法院没法亲自去送,就找了乡政府的人代劳,但在这个过程中,判决书被人弄丢了,没有送达到钟枚生手里。

  随后,记者采访了一位律师,律师表示,关于怎样送达判决书,我们国家早在1979年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传票以及其他的法律文书,应当由人民法院送达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属。

  钟枚生的无罪判决书却在25年之后才被找到,其中的责任究竟由谁来承担?随后记者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一位教授,

  教授:是这个法院的责任,或者说是某个办案法官的责任。记者:对送达责任就没有办法追究了吗?

  教授:这个只能追究个人责任。
记者:就是说只能追究当初没有送的人的责任?

  教授:对,法律规定当一个人完全恢复人身自由的情况下,什么时候给他送达终审判决都是可以的。就当时的法律规定来看,一辈子不送给他,法院也不算违法,因为法律没有规定二审判决书必须什么时候送达。

  判决书是法院没送,到头来还没有责任。这样的道理,怎么也说不过去,但唯一让钟枚生感到欣慰的是,这迟到的判决书,让钟枚生有了申请国家赔偿的可能。

  记者了解到,对于钟家提出的150万元赔偿,沅江市法院却说早在1987年,国家已经对钟枚生进行过补偿。据沅江市法院调查组介绍,在8月25日,他们在沅江市档案馆查到了一本卷宗案件,名称为“中共沅江县委落实政策领导小组” 。

  案卷中提到,在1987年的时候,沅江县法院给误判人员申请困难补助,补助名单中钟枚生的名字排在第三位,补助金额为400元。

  对此,钟枚生的儿子钟天安和记者说,可以做一个法律保证,他们没有收到任何人一分钱,也没有听到任何通知去领钱。

  钟枚生的案子很特殊,算得上中国法制史上的一块活化石了,这起冤案的形成和那个特殊的年代有关,但是后来那份迟到了25年的无罪判决书,还有消失的400元补偿费,折射出多少人为的过错,对于这种过错造成钟枚生25年名誉上的损害、生活上的诸多困难、心理上的伤痛,仅仅用一句失误来解释,分量实在是太轻了。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