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政府不动产登记办房本“跑办事大厅要44天,交黄牛一天办完”立案审查调查10人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不动产登记相关问题已立案审查调查10人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新华社记者 摄新华社客户端呼和浩特9月8日消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针对国务院督查组反馈的不动产登记相关问题,已立案审查调查10人;对4家涉案中介公司5名主要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以扰乱单位秩序进行行政处罚。8月31日,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第五督查组在暗访督查中发现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存在不动产登记耗时长及中介机构借机牟利现象。督查反馈问题后,集宁区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由区委书记挂帅的专项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研究部署,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先后召开多次会议调度,推进整改工作。集宁区纪委监委先后对乌兰察布市自然资源局集宁区分局党组成员、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周雅卿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乌兰察布市自然资源局集宁区分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李素芳涉嫌严重违法问题、乌兰察布市自然资源局集宁区分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陈国华涉嫌严重违法问题进行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截至目前,已立案审查调查10人,主动投案1人。集宁区公安分局组建工作专班,依法依规对不动产登记中心中介“黄牛”展开线索核查和案件侦办工作。截至目前,已对4家涉案中介公司的5名主要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以扰乱单位秩序进行行政处罚。督查反馈后,集宁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对全区不动产登记积压件进行全面梳理、认真核查,累计梳理出7、8月积压符合条件的不动产登记业务912件,通过抽调人员加班加点,集中力量开展“清零”工作,已于9月2日全部办结,并送达居民。另组织专人清理未办结申请事项,加快办结进度,采取上门发证和快递邮寄等多种方式,确保及时办结,应发尽发。与此同时,对市、区两级6个群众投诉线上渠道涉及的不动产登记反映问题进行全面梳理,累计梳理63件,已全部办结。此外,为全面提高办理效率,集宁区不动产中心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办理手续,将原办理流程的7个环节优化为3个环节,全面推行“容缺受理”机制,补充窗口人员力量。截至目前,不动产登记业务受理实现了一般登记5个工作日办结、抵押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9月1日以来,集宁区共受理各类登记事项1015件,按照审批时限已办结857件,其他事项在审批时限内也将全部完成。为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方便居民群众办事,增设了咨询导引台和志愿服务岗,开设了不动产登记“夜市”服务和工作日“延时”服务,建立了窗口服务“好差评”机制和网上预约办理工作机制。目前,集宁区已经全面打响窗口单位作风整治和群众身边微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攻坚战。区委组织各党委(党组)自上而下进行深刻反思,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将“共性病”“个性病”一起治,坚决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跑办事大厅历时44天的房本办理,500元找“黄牛”一天办完房产是百姓最重要的资产,办理不动产登记更是事关民生的大事。然而,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有的群众自己到不动产登记大厅,跑了4趟,历时44天才拿到房本;但有的人找“黄牛”代办,花500元后竟能在1天内“神速”出证。不动产登记乱象,折腾了群众,破坏了公平,影响了政府公信力。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第五督查组赴集宁区暗访发现,当地不动产登记中心存在办证效率低时间长、工作人员涉嫌与“黄牛”勾结不当牟利等问题。为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不动产登记耗时长、办理难问题,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底前,全国所有市县不动产登记的一般登记、抵押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力争全部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6月发布文件明确,一般转移登记、抵押登记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督查组来到集宁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暗访,该中心多名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办证人多,最快也要10到15天才能领到证。在发证窗口,恰有一位女士来领证,被工作人员告知证件还没制好,下周再来一趟。“不是说5个工作日吗?已经20多天了,到底什么时候能领?”这位女士十分无奈。在与办事群众随机访谈的过程中,一位市民告诉记者,他于7月12日到集宁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办证,工作人员表示5个工作日后来拿证。他先后于7月19日、7月23日前往不动产登记中心,却均被告知“证还没印好,下周再来看看”。在此期间,他多次致电登记中心询问办理进度,都未得到明确答复。8月24日,他第四次前往该中心,终于领回不动产证,但制证日期却写着“7月20日”。这位市民说,当时和他一同办证的邻居们早在一个月前就接二连三地往业主群里晒证件了。“后来我得知,这些邻居都是通过一个‘黄牛’交了钱才拿到证的。”他气愤地表示,难道是因为没交所谓的“代办费”,才导致自己44天跑了4趟?在现场,三位未领到证的群众聚在一起商量找“黄牛”办理。暗访人员询问得知,集宁区不动产登记中心附近的打印店、地产中介门店都提供所谓“代办服务”。记者跟随督查组随机走访三家店铺,发现门口均挂着“代办”招牌。店老板表示,代办不动产证需收取500到1000元的“代办费”或“加急费”。经过讨价还价,代办费用确定为500元。店老板底气十足地说:“肯定不会有问题,我很快就能办完,明后天就可以把证邮寄给你!”当暗访人员询问500元费用花在哪里时,这位代办人明确表示:“我自己只留100元,剩下的都给大厅里面的人。”得到如此肯定的答复,两位办事群众在暗访人员的陪同下交了500元钱的“加急费”,然后房产中介老板当着暗访人员的面,和一个被称为“李姐”的人联系起来。在“李姐”的帮助下,两位办事群众在第二天下午就拿到了房产证。在掌握相关证据后,督查组在乌兰察布市由暗访转为明察,发现今年7月以来,仅集宁区就有900余件不动产登记事项办理用时超过5个工作日,个别事项耗时近2个月。9月1日,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第五督查组组长、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约谈了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和乌兰察布市有关负责同志,要求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抓好排查整改,切实解决群众办证难、办事难问题,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要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根据督查组指出的问题和群众反映的情况,乌兰察布市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全面认领、深刻反思、认真检讨,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据了解,集宁区已于9月2日前将7月至8月积压的符合条件的不动产登记业务912件全部办结。此外,记者从乌兰察布市纪委监委了解到,乌兰察布市自然资源局集宁区分局党组成员、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周雅卿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在全区范围内对不动产登记耗时长、办事人员和“黄牛”勾结牟利等问题开展摸排核查,并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开展追责问责。
(原标题《暗访房本办理:跑办事大厅历时44天,找“黄牛”一天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