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法治见义勇为

1959年-1961年自然灾害饥荒中,内蒙古上千户家庭收养了沪苏浙皖三千多名孤儿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

  内蒙古上千户家庭收养了沪苏浙皖三千多名孤儿,无私奉献哺育成长

  上世纪60年代初,3000多名来自沪苏浙皖等地的幼小孤儿,从遥远的南方来到了有着辽阔大草原的内蒙古,在蒙古族母亲的悉心照料下长大成人,演绎了一段超越地域、血缘、民族的人间佳话。

  2021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提到了“齐心协力建包钢”和“三千孤儿入内蒙”两段历史佳话。而在“三千孤儿入内蒙”的背后,有着一段上海与内蒙古间的难忘情缘。


  把“国家的孩子”送到草原

  1959年-1961年的自然灾害和饥荒,席卷了江浙沪一带。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几十个孤儿院里,几千名孤儿因为粮食不足,严重营养不良。这些幼小的孩子该怎么办?党和政府决定,把这些“国家的孩子”送到草原。

  据上海市民王海庚回忆:“被送走的孩子,有可能会被条件更好的家庭收养。当年真是迫不得已,为了孩子活命啊,还有什么比骨肉亲情更难割舍,我妈妈把妹妹放在医院后,回来一直哭,最后眼睛瞎了。”

  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负责人的乌兰夫主持召开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会研究,部署各盟市、各有关部门做好准备工作,包括衣、食、住以及医疗保育人员等。

  在得到周恩来的应允后,乌兰夫立即派人到上海去具体商谈孤儿移入内蒙古的联系接洽和准备工作。包括对即将移入的孤儿进行健康检查,请育婴院代购代制孩子的衣服被褥等。自治区计委专门给上海市划拨了上万尺布票指标,用于购置孩子衣物。对于这次孤儿移入,乌兰夫下达了“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指示,要确保一个不少地安全到达目的地。


  牧民骑着马、赶着勒勒车从几百里外赶来领养

这是内蒙古巴音策勒牧业社的保育员和幼儿们玩耍(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自1960年-1963年,内蒙古各地先后接纳了3000多名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孤儿。其中,共1800余名上海孤儿分批移入内蒙古11个盟市、37个旗县的千余个家庭收养。

  这些南方的孤儿小的只有几个月,大的也只有7岁,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这些孩子大多数面黄肌瘦,有些还在患病。

  

  孩子顺利到达内蒙古,可养育的困难才刚开始。

  起初孩子们大都先被收留在城市的医院里,经过严格的体检、治疗后,再送进育儿院。在那里,他们受到了精心的照料。这是一份呼伦贝尔保育院孩子们的食谱:

  4―6个月的婴儿:早2时牛奶;6时牛奶;10时牛奶;午后2时牛奶加菜水或米汤;下午6时牛奶;晚10时牛奶。

  7―12个月的幼儿:早2时牛奶;6时牛奶;7时30分牛奶、馒头;10时30分牛奶;晚6时30分牛奶粥;晚10时牛奶。


  大班儿童:一日三餐,每天一次早点,一次水果。

  牧民们非常心疼也非常喜欢这些来自远方的孩子,一些牧民骑着马、赶着勒勒车从几百里外赶来领养,有的牧民一家就收养了五六个孩子。牧民们把孩子接回自家的蒙古包,把这些孤儿视为“国家的孩子”,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精心抚养,这些既是孤儿又非孤儿的孩子个个长大成人。


  19岁未婚姑娘当28名孩子的妈妈

都贵玛 图片来自央视网

  

  当“上海孤儿”被送到草原时,正在托儿所工作的都贵玛只有19岁。被招进四子王旗保健站后,她便承担起照顾28名孤儿的任务。做饭、洗衣、煮牛奶、教语言、和孩子们一起玩、哄孩子们入睡……年轻的未婚姑娘和28个幼小的孩子组成了大家庭,她没让一个孩子挨饿、受冻,直到这些孩子全部被牧民领养。

  在照顾“上海孤儿”的日子里,她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忙得跟陀螺一般,筋疲力尽。晚上是最难熬的时候,一个孩子醒来哭,其他孩子就跟着闹。如果有孩子生病了,她就要冒着凛冽的寒风和被狼群包围的危险,深夜去几十公里外找医生。

  日复一日,都贵玛把这些孩子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女般精心养育,被当地群众称为“草原母亲”。在都贵玛的坚持和精心照顾下,28名上海孤儿,没有一个因病致残,更无一人夭折,在那个缺医少药、又经常挨饿的年月,创造了一个奇迹。

都贵玛(右)和她曾抚养过的扎拉嘎木在翻看老照片。 图片来自新华网

  

  孩子们渐渐长大,一个接一个被牧民们接走,对都贵玛来说,每次离别就如同骨肉分离般痛苦。孩子们全部被接走后,她的生活渐渐平静,而这些“国家的孩子”就一直扎根在了草原上,再未离开。

  40多年过去了,2002年12月2日至5日,其中的10多名孩子代表还曾回到上海寻根访问。当时他们已是中年,其有医生、教师、牧民、高级工程师,还有地方政府的官员。

  当年赴上海接第一批孤儿的原包头市第二医院儿科护士长胡景兰回忆:“1960年4月,她们接走孩子的那天下午,上海突然下雨……。也许是老天有情,40多年后的今天,上海再次以一场温润的小雨迎接了这批特殊的代表。”在绵绵细雨中,当年的“孩子们”参观了当年生活的育儿院旧址,复杂的感觉让不少人泪流满面。

  都贵玛(中)、她的女儿旭日(右)和前来探望她们的斯日巴勒合影。斯日巴勒是都贵玛曾经抚养过的子女之一。 图片来自新华网

  

  2019年9月29日,都贵玛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如今,都贵玛抚养过的孤儿大多都已经到了花甲之年,成为了爷爷奶奶,有的甚至已经去世了。都贵玛说,从过去到现在,她始终都觉得那些孩子不但是“国家的孩子”,也更是“自己的孩子”,从成为他们额吉的那一刻起,自己就成为了他们一辈子的额吉。

  原本相隔千里,没有血缘关系,如今却骨肉相连、生死相依。“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也成为一段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历史佳话。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