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法治见义勇为

江苏仪征市刘集镇联营村82岁潘秀兰老人承诺邻居临终嘱托照顾其残疾儿子11年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  发布时间:

  承诺到底有多重要?

  为了一句口头承诺,

  有的人可以用11年、22年,

  甚至一生去坚守……

  这是关于承诺的故事。

  为了一个口头承诺,82岁老人照顾残疾邻居11年

  家里有个残疾孩子,父母总要花费更多的心血来照顾,其中的甘苦外人很难想象。而在江苏仪征刘集镇联营村,一位耄耋老人却把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残疾邻居当作“亲生儿子”……

  

  82岁的潘秀兰老人,已照顾智力残疾的邻居小巴子11年。

  小巴子今年53岁,智力水平只有3岁。2009年,小巴子的母亲赵大妈身患重病,而她丈夫和大儿子已去世多年,潘秀兰作为她的邻居兼好友一直在床前悉心照料。

  在临终前,赵大妈嘱托潘秀兰代为照顾小巴子。于是,为了这个口头承诺,潘秀兰和小巴子“同吃苦同患难”。

  

  

  已经是需要别人照顾的年纪,如今还要照顾一个非亲非故的残疾人,潘秀兰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但潘秀兰就靠着自己有限的养老金和小巴子每月600元的五保金,维持着两人的生活。

  

潘秀兰说只要自己活着,就会一直照顾小巴子,因为当年她答应过他的妈妈,说话得算话!

    

  临近傍晚,82岁的潘秀兰老人盛了满满一碗饭,

  53岁的小巴子(化名)

  正坐在桌前等着她。

  潘秀兰喂一口,小巴子就吃一口。

  潘秀兰说,

  小巴子3岁时得了肝炎,

  不知什么原因伤到了脑子,

  智力水平从此停在了三岁。

  吃完饭,

  潘秀兰带着小巴子出门散步。

  一声“走”,小巴子立刻起身。

  一路上,

  她紧紧抓住小巴子的手,

  生怕他摔着。

  “你看他小手圆滚滚的,

  我养得还行吧?

  我没有儿子了,

  相当于 养个儿子了。”

  原来,

  小巴子并不是潘秀兰的亲生儿子。

  2009年,

  小巴子的母亲赵大妈身患重病,

  而她丈夫和大儿子已去世多年,

  潘秀兰作为她的邻居兼好友

  一直在床前悉心照料 。

  赵大妈临终时,唯一放不下的,

  就是这个智力残疾的小儿子,

  她恳求潘秀兰代为照顾。

  “她说,潘秀兰,我死了,

  你帮我服侍我的小巴子,

  她说我心肠好。”

  潘秀兰含泪答应下来。

  从此,

  潘秀兰的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每天早晨五点钟就要起床,

  先给小巴子做早饭、洗脸刷牙,

  直到晚上给他洗澡,

  照顾他睡下后自己才能休息 。

  几年前,

  潘秀兰的亲生儿子过世,

  她家的房子拆迁,

  为了照顾方便,

  她没有和儿媳、孙子搬到镇上住,

  反而住到了小巴子家。

  自己年过八旬,

  本需要别人照顾,

  如今却要照顾一个非亲非故的残疾人。

  这11年来,

  潘秀兰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是什么支撑着她走到现在呢?

  潘秀兰说,由于智力残疾,

  小巴子常常像孩子一样顽皮,

  “他喜欢把纸盒之类的抓手上,

  睡觉都拿着。

  不给他拾不行,当玩具玩。”

  吃饭时不留神,

  小巴子会拿着食物玩起来;

  衣服一时穿不上,

  他可能急得把衣服扯烂;

  有时深更半夜还会突然狂叫,

  这时,

  潘秀兰都要过来安抚、管教。

  潘秀兰无微不至的关爱

  终于赢得了小巴子的心。

  慢慢地,她走到哪儿,

  小巴子就会跟到哪儿,

  这个智力只有3岁的残疾人

  打心底里把潘秀兰当成了自己的妈 。

  如今,

  潘秀兰靠自己有限的养老金

  和小巴子每月600元的五保金

  维持着两人的生活。

  日子虽然艰难,

  但潘秀兰说,只要她还在,

  就绝不会让小巴子冻着饿着,

  因为当年她曾答应过小巴子的妈妈,

  说话得算话。

  “同吃苦同患难,

  我以前自己走的难路多了,

  我过到85岁服侍到85岁,

  我过到多大服侍到多大,我就坚持 。”

  潘秀兰说。

  潘秀兰的义举深深打动了家人和邻居,

  大家也纷纷伸出援手。

  如今,

  村里免除了他们的水电费,

  逢年过节都会去慰问帮扶,

  并承诺,

  一定会接过潘秀兰的接力 棒 。

  届时如果小巴子愿意,

  就将他送到敬老院;

  如果不愿意,

  就找像潘秀兰这样的村民来照顾他。

  而在我们身边,类似这样的邻里真情还有不少:

  扬州市高邮界首镇的翁国英义务照顾小脑萎缩的邻居,两人不是母子情同母子;

  扬州宝应广洋湖镇葛庄村的村民刘素芳,为了照顾有精神疾病的邻居吉福来,甚至放弃了外出务工挣钱的机会;

  在扬州宝塔社区文峰南路一号大院,七位平均年龄达到65岁的老阿姨,照顾生病的邻家姐妹,也坚持了二十年。

  为了一句口头承诺,

  成就了一段邻里之间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佳话,

  向潘秀兰的义举致敬!

  一句承诺,三餐四季,22年坚守!

  “我这一走,他们兄弟俩恐怕要饿死了,你能帮我维持吗?”

  1998年的一天,一位并无血缘关系也非亲属的村邻“婶婶”离世前,对当时已经60岁的周石冬说。

  “婶,你就放心去吧,我来承担这个事……”周石冬想都没想,毫不犹豫把这个重任接了过来。


  为了这句承诺,周石冬一守,就守了22年。

  “婶婶”口中的兄弟俩,正是周寿泉与长兄周寿明。两人都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多年前,病情稍轻的周寿明病逝。周寿泉对周围的人没有辨识能力,还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和破坏性。周石冬及邻居送来的衣物时常被撕烂、丢弃,送去盛饭菜的瓷碗也被摔碎。

  

  

  尽管如此,周石冬夫妇从没有嫌弃:每天为周寿泉准备一日三餐,按时送过去。自己家里吃什么,周寿泉便有什么吃。瓷碗总是被打碎,夫妻俩就给他改用摔不碎的塑料碗;衣服经常被撕烂,就只准备当季要穿的送过去。

  三餐四季,22年,合起来一万四千多公里路途,见证着周石冬夫妇俩的无私善举。

  

  

  “只要他有需要,只要我还走得动,我都乐意继续帮他。”周石冬说。

  怀着对逝者的承诺,七个山东汉子照顾牺牲同学的父母27年

  这是跨越两个世纪的温情故事:从翩翩少年到风霜中年,七个有情有义的山东汉子,义务照顾牺牲同学的父母27年。

  1992年12月,19岁的李斌参军了。因为牵挂家中父母,他写信给几位同学,拜托他们照顾一下家人。

  1993年10月,李斌在演习中牺牲。怀着对逝者的承诺,七位同学尽自己所能照顾李斌的父母。27年前至今,从未间断。

  “这都27年了,原来还都是小伙子,现在也都是快50岁的人了。”老父亲李现明感叹时光飞逝,没想到这群从小看大的孩子,对他们老两口一照顾就是近30年。

  2020年5月9日,母亲节前,这一大家子人再次团聚。“婶子,咱俩一起择韭菜。”“三妹,鸡已经炖上了,赶紧添柴火。”炖鸡的锅盖掀开,浓郁而诱人的香气伴着热气飘散开来……

  

  

  没有血缘,但这份情谊深似海;爱心持续,情深义重让人动容。怀着对逝者的承诺,他们手牵手环绕成爱的怀抱,抚平了老人丧子的悲痛,也让这世间人与人的交集变得深邃厚重。

  一句承诺,

  四季轮回。

  风雨变幻,

  帮护从不间断。

  信守诺言,

  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不简单!

  有多少不求回报的关系可以超越血缘?

  这些人用平凡的善举给出了答案!

  愿这些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愿这些温暖能够继续流传!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