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法治依法治假

警惕狭隘民族主义造谣生事损害中国形象和利益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

▲相关文章截图。

 

  近日,有公众号发布多篇“×××(国家或地区)为何渴望回归中国?”“这个×洲部落渴望回归中国”等文章,因涉及夸大误导,甚至引发外事事件而被下架、封号。炮制这些文章的主体则指向了西安某企业。
 
  又是熟悉的配方,又是熟悉的味道。炮制“华商太难了”系列文章的公号刚被处理不久,就有人前赴后继捡起了“前辈的衣钵”,在哗众取宠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实际上,这类“回归中国”的文章不算新发明,多年以来网上就有不同版本流传。编造手法如出一辙,都是挑选历史上与中国语言、文化、习俗相同或相近的国家和地区,模糊“回归”的概念来批量生产“爽文”。
 
  充满狭隘民族主义的噱头总是在网络徘徊,应该警惕。之所以称其为狭隘民族主义,是因为本质上,这类文章是在注入爱或恨的强烈情绪,以图引发幻觉般的共鸣,既无需校正历史,也可以罔顾现实。
 
  狭隘民族主义噱头的危害不仅在于“假”,还在于它对“真”的伤害和扭曲。它塑造出对外部世界的刻板印象,制造不必要的撕裂和对立。每一次篡改哪怕很微小,都可能积累成巨大的、群体性的认知偏差。
 
  狭隘民族主义中狭隘的那一面之所以总是被人忽视,主要是因为盖上了民族主义的印戳。但实际上,民族主义的内涵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大相径庭。
 
  早期民族主义在欧洲出现,旨在强化王权,降低国家间对抗烈度。之后,民族主义又有了凝聚共同体意识、整合民族历史记忆、摆脱殖民困境等多种功能。可以说,民族主义既是一种历史进程,也是一种容易被滥用的概念集群;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甚至危险的一面;既强调趋同性,也强调排他性、对抗性。
 
  “回归中国”这样的文章,不管是有意还是无知,实际上对于民族主义缺乏清晰认识。尤其令人担心的是,为什么这类充满狭隘情绪的文章总是在舆论场上不断涌现?
 
  有生产当然是因为有市场。实际上,不仅是“回归中国”流,网络上时不时会类似的“某国失控式”“某国颤抖式”之类的假信息,表面上看激情澎湃,实际上折射了出的是褊狭的“键盘民族主义”。
 
  德国学者在回顾近现代史的德国时,认为当时德国的公共舆论充斥着“防卫型民族主义”,裹挟着德国民众不断作出错误判断。一定程度上看,“键盘民族主义”或许也是一种“防卫型民族主义”情绪的体现。这种情绪中,或许包含着对历史过住的遗憾、对重启历史的期许,这些都可以理解,但放在现实世界里,则成了逮谁扎谁的刺猬。
 
  特别是在当下,从全球范围看,狭隘民族主义在一些地方已经不止是轻率的舆论表达,而且成为了政治行动。“回归中国”式的言论,强化的是排他性、对抗性,等于为这股潮流推波助澜。这既代表不了多数民意,反而有损中国的整体形象,酿成外事风波也是早晚的事。
 
  当然,抑制狭隘民族主义言论不代表抑制多元声音。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民间声音都是相互了解和沟通的重要渠道。正因为这个渠道重要,才不应被虚假、亢奋的狭隘民族主义信息堵塞。
 
  做大国公民而不是大国寡民,发出理智的声音而不是狭隘的声音。“回归中国”之类的言论虽是少数,但也在提醒我们,建设健康、多元的舆论生态,也是关系到国家现代性的大课题。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