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法治依法治假

南开大学校长、免疫学家曹雪涛院士回应论文造假质疑



来源:搜狐  发布时间:

  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被曝论文造假 本人:查完会回复

  11月18日凌晨,南开大学校长、免疫学家曹雪涛院士发了一个回应,回复同行评议网站外国学者对他论文造假的质询。他表示,在受到质询后,已经采取措施调查,仔细检查手稿、原始数据和实验室记录。曹雪涛还表态,如发现有问题,将会与论文期刊编辑部合作,并认为此事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这次论文造假风波,始于外国学者伊丽莎白·比克以同行评审方式提出的“发难”。比克指出,曹雪涛多达18篇论文存在造假嫌疑,其中两次出现实验结果图像完全一致。一幅实验图中,局部点图多次复制粘贴,两幅实验图中,部分一致,疑似有增添、删减等PS操作的现象,这些疑似证据传播广泛。

  根据媒体初步检索情况,在国外学术交流在线平台PubPeer上,可查阅到曹雪涛40多篇论文中的35篇,其中由他担任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的文章有29篇。在这些文章中,目前有4篇被更正勘误,有一篇2008年发表的论文被撤回,该期刊2018年的影响因子为4.106。

  曹雪涛是中国知名免疫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担任南开大学校长,集学术权威与行政规格于一身,被质疑存在论文造假问题,自然让人吃惊,难免引人关注。而且,被质询的论文问题看起来很低级,总之是与曹雪涛的现实地位存在着巨大的落差,这也是这起造假风波更值得澄清的原因。

  曹雪涛现有的表态都很“谦逊”,努力表现出面对同行质疑时的风度,自查自纠之后再进一步回复。这些表态和回应自然是无可指摘,但真正的关键是,除了曹雪涛本身,南开大学、中国工程院都应该介入,根据情况和需要决定是否要展开官方调查,以免曹雪涛陷入“自说自话”,难以自证的窘境。

  对南开大学来说,自家校长被举报学术造假,这是应该立即予以回应的事。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校长一个人的声誉,更关系到南开大学这所名校的形象。当然,官方行事总得有一个程序,涉及学术伦理问题,要不要启动调查以及如何启动调查,都需要时间来安排,但对外做出正确的表态不可迟缓。

  但就一般人的想法,曹雪涛是校长,南开大学学校内部的自查自纠能否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可堪存疑。这是整个风波的难点之一,即让一个学术伦理组织来调查它的领导者。但正因为这是难点、难处,恰恰是公平对待质询、公正核实曹雪涛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急需要做的。

  当然,在南开大学这一层级上调查曹雪涛的学术质疑,似乎面临着外界更多的疑惑,也容易造成不管怎么调查、无论什么结论都难以服众的下场。考虑到这个现实难点,曹雪涛作为院士的行政主管机关、学术权威机构恐怕责无旁贷,应顾及南开大学调查的尴尬立场,勇于介入,直面曹雪涛院士的学术争议。最新消息显示,中国工程院办公厅工作人员回复称“会调查处理这件事情”,但愿其调查效率能有效应对舆论。

  对于外界、外行来说,恐怕没有学术资格来评议曹雪涛的论文水平,但其被指摘的造假问题似乎并不涉及高深的专门科学。所以,如果能有一个确实权威的调查,当从曹雪涛被质疑的最低级错漏开始,进而覆盖到对他论文的真实性、有效性等更深层面,以便人们对曹雪涛的学术地位有个重新了解的机会。

  曹雪涛能有今天的学术地位和行政职务,与他这些年发表的论文不无关系。换句话说,是这些论文造就了今天的曹雪涛。所以,论文能不能经得起最严苛的质疑,不仅事关学术界的集体声誉,也关系到在选人用人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质疑论文造假只是开始,后续的影响不难想象,这也是负有澄清职责的部门不能作壁上观的原因。

  总之,迄今为止,对曹雪涛校长的质疑,只是停留在论文实验图的悬疑上,并且刚刚从同行争议发展为舆论事件。在风波面前,曹雪涛再怎么彬彬有礼,都不如一个正式、可信的调查结果来得正派、体面。更何况,这是涉及中国顶级免疫学家的大争议,到底是真正的丑闻还是子虚乌有的传闻,亟需说法。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3日,一位署名为Elisabeth Bik的前斯坦福大学助理研究员在社交媒体公开指出,一位中国学术圈的教授多篇论文存在实验图片“不当复制”(inappropriate duplications in figures)问题,这位教授还是中国顶尖学府的校长。

  11月16日,Elisabeth Bik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证实,该教授即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Elisabeth Bik表示,她已经发现曹雪涛教授至少20篇论文的图片可能存在“不当复制”的问题。

  “一般来说,我们发现论文图片疑似复制的概率约为4%,即20000篇论文中可能出现800篇存在这个问题。但目前为止,我发现他的论文中约有20%具有潜在的图片复制问题。”Elisabeth Bik强调,她只是发现曹教授的论文图像不当相似比率高于一般概率,并不想就此事作出任何结论。

  而截至发稿,PubPeer网站上关于曹雪涛教授被质疑的论文超过40篇。澎湃新闻发现,11月17日晚,曹雪涛教授在PubPeer网站上作出回应,他表示,已立即采取行动展开调查,“我对(涉及到)的这些出版物所得出的科学性结论的有效性,以及我们工作的可重现性仍然充满信心。然而,作为实验室的把关人或领导者,任何失误都是没有借口的。我将以此作为宝贵的学习机会,不仅在促进科学进步方面做得更好,而且在维护科学的准确性和诚实度方面做得更好。”

  从11月17日晚起,曹雪涛被质疑论文所涉及的相关作者也开始在PubPeer网站上回应Elisabeth Bik,他们对一些论文图像相似的问题给出了解释,对一些则表示是准备结果时出现了编辑错误,并已联系期刊尝试修正。截止发稿,他们已对4篇论文进行了回应。

  11月18日凌晨,Elisabeth Bik再度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对于部分质疑,曹雪涛教授的实验室成员提供了解释,也展示了原始的点状图数据。“我不确定这是否能解释清楚,但我觉得它们看起来仍然很相似。他的实验室尚未对很多其他的质疑做出回应,那些质疑可能提出了更严重的问题。”

曹雪涛在pubpeer网站的回应。图片来源:pubpeer网站截图

 


  论文图片被质疑“不当复制”

  回顾事件来龙去脉,早在11月14日,Elisabeth Bik的质疑被传到了国内的社交媒体,经过多方发酵之后,11月17日晚,微博、知乎等多个平台发布的文章称,“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至少有43篇学术论文涉嫌造假,多篇学术论文的图表有PS痕迹”。

  Elisabeth Bik向澎湃新闻解释,“我并没有指摘曹教授任何问题,只是标记出他的论文可能存在的一些图像问题,也就是论文插图中出现疑似不当复制的比率高于一般概率。”

  根据Elisabeth Bik发布的质疑内容,澎湃新闻整理了曹雪涛教授相关的论文图片加以呈现。这两篇受质疑的论文均发表在《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期刊2009年第1期,曹雪涛教授为通讯作者,署名单位分别是第二军医大学和浙江大学。

点击进入下一页

  该论文Fig. 4几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组疑似存在相似。图片来源:PubPeer和原始论文。论文题目:CD69+ CD4+ CD25-T cells, a new subset of regulatory T cells, suppress T cell proliferation through membrane-bound TGF-beta1

  作者:Yanmei Han, Qiuli Guo, Minggang Zhang, Zhubo Chen, and Xuetao Cao

  单位: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munology, Institute of Immunolog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出版信息:《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182(1):111-120

  DOI: 10.4049/jimmunol.182.1.111

点击进入下一页

  该论文Fig.1流式细胞图中疑似存在一些重复特征。图片来源:PubPeer和原始论文。论文题目:Cancer-expanded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induce anergy of NK cells through membrane-bound TGF-beta1.

  作者:Hequan Li, Yanmei Han, Qiuli Guo, Minggang Zhang, and Xuetao Cao

  单位:Institute of Immu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angzhou,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出版信息:《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2009,182(1):240-249

  DOI: 10.4049/jimmunol.182.1.240

点击进入下一页

  该论文Fig. 2中,两个“0 day”子图在右上角象限疑似存在相似之处。图片来源: PubPeer和原始论文。论文题目:Cancer-expanded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induce anergy of NK cells through membrane-bound TGF-beta1.

  作者:Hequan Li, Yanmei Han, Qiuli Guo, Minggang Zhang, and Xuetao Cao

  单位:Institute of Immu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angzhou,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出版信息:《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2009,182(1):240-249

  DOI: 10.4049/jimmunol.182.1.240

  就Elisabeth Bik指出的上述问题,澎湃新闻邮件联系《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期刊主编和出版社询问该质疑的合理性,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曹雪涛于11月15日受访表示,“我现在刚到上海实验室,要把这些事情查一下。我知道大家关注这个事情,查完了,我会给大家一个回复。”

  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曹雪涛,免疫学专家,现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0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天然免疫与炎症的基础研究、肿瘤免疫治疗应用研究。以通讯作者在Cell、Nature、Science、Nature Immunology、Cancer Cell等发表SCI论文230余篇,引用1万余次。获得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2012)、中科院陈嘉庚生命科学奖(2016)、教育部长江学者成就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等,培养的12名博士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上公布的立项数据,曹雪涛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项,总经费达到24430.44万元,其中包括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获批金额为19000万元,该项目名为“天然免疫与炎症疾病”, 依托单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Elisabeth Bik:是否造假取决于进一步调查

  作为前斯坦福大学助理研究员的Elisabeth Bik,为何会盯上曹雪涛教授的论文?

  ResearchGate官网显示,Elisabeth Bik是一位独立的科学顾问,在微生物组研究和科学不端行为方面具有专业知识。她曾担任加利福尼亚州福斯特城的Astarte Medical的科学总监,以及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的uBiome的科学和编辑总监。在此之前,她还曾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担任研究助理15年。

点击进入下一页


  Elisabeth Bik在ResearchGate网站上的个人介绍

  Elisabeth Bik告诉澎湃新闻,自2014年以来,她一直在生物医学文献中搜索不当复制的插图,并于2016年发表了相关的研究论文。在那项研究中,她查看了20000多篇论文,发现了约800篇存在这方面问题。以这些线索为基础,她筛选到同一作者的其他论文,其中发现三篇论文是由曹雪涛教授所撰写的,早在5年前的2014年她就曝光了这些发现。

  最近一个星期,Elisabeth Bik查看了更多曹雪涛教授的论文,发现又有20篇左右存在“图片相似”的问题,并开始在PubPeer上发帖,直到后来她才意识到曹雪涛教授是中国顶级科学家之一。

  PubPeer 被称为“科研打假网站”,该网站建立于2012年,由美国加州注册的公益机构PubPeer基金会所创建,鼓励科研人员对已发表的论文进行评论,评论内容可以是批评、质疑、改进建议等,评论需要审核后才能显示。

  若论文插图局部相似度较高,是否意味着论文本身存在学术造假?Elisabeth Bik回应表示,这取决于论文发表的期刊以及作者所属机构的进一步调查,例如他们可以索要原始图或影像,以证明看起来重复的照片实际上来自两个不同的实验,或是一个简单的重复图像,有时可能只是一个“诚实的错误”导致的图形重叠,或很多情况是草率的工作导致的。

  “不过一张图片或者流式细胞术点阵图的重复,几乎不可能由‘诚实的错误’来解释。”Elisabeth Bik说道。

  11月18日,一位要求匿名的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血液与肿瘤科研究员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从曹雪涛教授这些实验图片来看,在流式细胞点状图出现这种重复和吻合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部分图片看起来是多次复制粘贴的结果,不太可能是不小心弄错的。

  上述人士认为,相关机构应该针对这件事组织成立独立的学术委员会来调查,核查所涉及文章的原始数据,最后给出一份独立的调查报告。

  学术共同体的构建

  Elisabeth Bik对于曹雪涛教授论文问题的发现是基于此前的研究。澎湃新闻检索到Elisabeth Bik于2016年发表在《mBio》的论文《The Prevalence of Inappropriate Image Duplication in Biomedical Research Publications》(生物医学研究出版物中不当图像复制的普遍性)(DOI: 10.1128/mBio.00809-16)。

  Elisabeth Bik告诉澎湃新闻,生物医学论文插图存在局部高度相似的情况发生在世界各地机构的论文中。她不确定这背后的原因,但可以推测为几大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可能是实验室缺乏资金和优质设备,但研究人员不得不发表论文。

  至于另一种原因,Elisabeth Bik解释,目前在实验室中,教授对研究生和博士后论文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以产生结果并撰写论文。有时,他们认为成功的唯一途径是制造结果。教授本人可能没有进行捏造,但他或她会产生一种压迫感,以致其他论文作者采用不当行为。由于教授是这些论文的指导者和资深作者,因此他们同样应该对这种不当行为负责。第三种情况则是,实验室人员可能无法产出任何积极的成果,而教授可能自己更改结果并发表论文。

  “我不确定案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但是我想对科学不端行为背后的原因给出自己一些想法,那就是每个案例的背后都有一个悲惨的故事,即来自于压力和对成功的渴望。” Elisabeth Bik说道。

  上述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血液与肿瘤科研究员向澎湃新闻表示,目前曹雪涛教授涉嫌学术造假这件事情在整个学术圈,尤其是在华人学术圈引起非常大震动,“这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涉及到学术共同体。”

  他解释,学术共同体的意思是,基于学术上的诚信,对于发表的论文是持信任态度的,相当于“无罪推定原则”,后人可以非常放心地去相信论文中所使用的数据和得到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这才是科学之所以会进步的原因。而一旦学术诚信出现问题,信任度就会从100%跌到0。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