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法治见义勇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团队完成世界第一张高质量家蚕基因组框架图



来源:中新社  发布时间:

  在位于重庆市西南大学的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内,摆放着一张长达数米的长卷,上面排列着红蓝相间、长短不一的若干组条码。

  这是世界第一张高质量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它覆盖了家蚕基因组95%的区域,获得16948个完整基因,其中约有6000个为新发现。这一成果,是我国科学家继完成人类基因组1%计划、水稻全基因组计划之后,向人类贡献的第三大基因组研究成果。

  少有人知的是,框架图的背后,是一场“没有硝烟战争”的胜利。

  这些都与今年8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息息相关。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向仲怀院士向记者展示中国家蚕基因组框架图(汇总图)局部
 

  【1】

  生于1937年的向仲怀是重庆市武隆县人,是迄今中国唯一一位蚕学界院士。

  向仲怀成长于中医药世家,幼时与蚕未有接触。初中毕业时,其父亲赠书《伟大的自然改造者——米丘林》令他感叹于科学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由此走上学习农业科学的道路。1954年,他进入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蚕桑系学习。


  1958年毕业留校,向仲怀由此开启了蚕业教育与科研的61载漫漫丝路。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向仲怀院士接受记者专访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向仲怀1953年在涪陵农校与同学合影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向仲怀1954年从涪陵农校毕业时照片
 

  【2】

  21世纪初,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水稻基因组计划的发布,围绕基因组的竞争,成为生物科学领域国际竞争的焦点,蚕桑科技领域也不例外,严峻的国际竞争帷幕悄然拉开。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西南大学蚕学实验室内的蚕和蚕茧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西南大学蚕学实验室内的蚕和蚕茧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西南大学蚕学实验室内的蚕和蚕茧
 
 

  上世纪处于世界蚕业领先地位的日本,出于垄断知识产权的考虑,在2003年3月单方面终止了原定中日合作的国际协定,独自启动了家蚕基因组测序,号称“开拓21世纪日本丝绸之路”。向来主张“国际合作、资源共享”的向仲怀在挽回无果后,决定破釜沉舟备战,他说:“基因组研究是提升学科水平和产业发展的基础,谁抢占制高点,谁就处处领先”“‘21世纪丝绸之路’不能从别的地方开始,否则愧对先祖,也愧对后人。”

  2003年正值“非典”肆虐。除了经费问题,各方面的联系和人员往来都不方便。向仲怀为了能全身心投入研究,毅然请辞西南农业大学校长职务。他说,“如果我是校长,我不能全身心地去做。只有以科学家的身份,才能一心地参与国际上的这样一次科学竞争。所以从2000年开始我就前后几次希望辞职。正式的申请报告就写了两次。”

 这是一场特殊的较量,是一场不得不打、必须打赢的硬仗。团队拿出西南农业大学蚕桑学重点实验室的全部“家当”,联合中国科学院北京华大基因组研究所,于2003年5月下旬全面启动家蚕基因测序。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向仲怀在实验室内探讨工作
 
 

  2003年6月11日,团队成员到达北京,测序工作启动;9月25日,团队比预定时间提前5天完成550万个测序反应;10月7日,完成组装拼接……400多名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工作100多天后,11月15日,重庆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科学家绘制完成世界上第一张家蚕基因组框架图。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2003年11月15日在重庆举行的家蚕基因组完成新闻发布会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研究论文在SCIENCE发表
 
 

  至此,在争夺家蚕基因组的战役中,中国取得了完胜,标志着中国蚕业科学研究步入世界领先水平,亦确立了“21世纪新丝绸之路”的高地在中国。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2003年12月16日,日本家蚕基因组代表团访问重庆
 
 

  【3】

  在向仲怀的办公室里,招待来宾用的是桑茶,即用桑叶制作而成的茶。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桑茶
 
 

  它产自四川南充嘉陵区——全国最大的茶桑基地。在这里,每年4月采摘桑叶制茶;5月至8月用桑叶粉做成桑叶饼干、糕点等休闲食品;10月霜降后,霜桑茶又有着不一样的活性成分……如今,基地已成功开发出春桑茶、桑茶粉、药桑等五大类数十种产品并规模化生产,使当地的不少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这是向仲怀带领团队走上“新丝绸之路”的试验示范之一。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向仲怀在办公室内
 
 

  在向仲怀看来,传统的“丝绸之路”主要是以蚕桑为基础的丝绸产业。而21世纪的“新丝绸之路”则是以基因组研究为平台,以现代科技为核心,不断创新,提高科技含量,构筑现代蚕桑产业新体系的突破之路。

  21世纪初,蚕丝产品出口增长乏力,产业基础欠稳、人才流失、技术停滞,蚕桑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转型势在必行。为摸清中国蚕桑产业生产一线的真实情况,自2006年开始,年近七旬的向仲怀带领团队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历时3年的调研,足迹遍及24个省区市,收集了解全国各地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信息,听取来自一线的声音。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向仲怀调研时看到的西藏古桑
 
 

  2013年,向仲怀再次带领团队在世界上率先完成桑树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基于蚕桑基因组研究发现和广泛调研,以他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提出“立桑为业,多元发展”的新方向。

  在向仲怀看来,“桑树”全身都是宝。桑树具有栽培易、生长快、生物产量高的特点;桑叶含粗蛋白15%—28%,可以养蚕,也可以作畜禽水产饲料,还可上餐桌作食品;桑椹是优质水果,可制作果汁、果酒;桑枝条富含有机质,可用于栽培食用菌;桑树含有许多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目前,桑树在北方涵水保土、南方治理石漠化等领域也发挥了良好效果。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向仲怀2015年在云南调研
 
 

  如今,向仲怀对桑树的探索仍未止步。就在今年春天下田考察时,他看到了绽放的桑花。他又开始新的思考:“未来桑花该怎么利用好呢?”【4】尽管已与蚕桑相伴61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向仲怀清楚地知道,蚕业科学的提升、对蚕桑传统学科的改造,还任重而道远。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向仲怀在办公室内
 
 

  回眸顾盼,数十载历程如弹指一挥间。说到“梦想”,向仲怀说:“坚持一件事,做到最好,(如蚕桑)无论是产业、科研、文化都做到世界领先,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梦想。” “我没有觉得什么苦,也没有什么事值得惊天动地,都是平平淡淡,乐不知忧,一步一步扎实地去做。严谨地、长期地、安于平淡地(去做),仅此而已。”向仲怀说。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向仲怀1961年在图书馆留影及近期照片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