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利川市刑警父子罗书琴、罗建波接力追凶23年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
湖北恩施刑警父子接力追凶23年,终在新疆喀什抓获命案逃犯
罗建波将嫌疑人马强(化名)押解回利川。 恩施州公安局供图“老爸,逃犯马强(化名)终于抓住了,现在已回利川了。”9月2日晚上,把马强从新疆押回湖北恩施州利川市时,罗建波忍不住给父亲罗书琴打了个电话。“当年没能抓住他,是我最大的遗憾。”9月10日,已退休7年的罗书琴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1996年7月,利川谋道镇26岁的村民马强在与邻居争执中将对方打伤致死。那年,罗书琴任利川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教导员,主办此案。然而,马强作案后销声匿迹。多年来,利川警方从未放弃对马强的追逃,刑侦大队长换了5任,罗建波是现任刑侦大队长。今年8月,罗建波从一个细微的线索中发现了马强的踪迹,带领民警们远赴新疆喀什,终于将逃亡23年的马强抓获。2017年罗建波勇救人质,被记个人二等功苦追23年,发现逃犯疑似踪迹1996年7月的一天,利川市谋道镇药材村的马强因一件琐事与邻居发生冲突,在打斗中,马强将对方打伤,对方送医后不治身亡。案发后,利川警方立即开展调查。可就在伤者还在医院抢救时,嫌疑人马强闻风而逃,从此下落不明。期间,利川警方多次组织开展追逃工作,但是一直未能将马强绳之以法,这个案件成了利川刑警们的一块“心病”。时任刑警大队教导员罗书琴,一直将马强的名字记在本子上,跑遍全国多地,可一直没有发现线索。时间的流逝、办案人员的更迭,并没有淡化利川警方抓住嫌犯的决心。每年,民警们都会进村走访马强的家人和亲友,通过各种侦查手段寻找蛛丝马迹,遗憾的是,追逃工作迟迟没有取得突破。2019年6月,利川警方再次成立专案组,在茫茫人海中寻踪觅迹。功夫不负有心人,罗建波在一次次重复枯燥的分析研判中发现,身在上海的马强女儿与表哥丁某突然结伴前往新疆喀什。“马强会不会藏身新疆?”这个不起眼的情节引起罗建波的注意,他大胆推测马强潜逃到新疆。
改名换姓,逃犯成包工头“机不可失,有线索我们就要去查。”8月29日,罗建波带领办案民警赶到喀什。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罗建波发现当地一个叫“杜某”的男子与马强的女儿有过接触,“杜某”的年龄与马强相近,通过比对二人的照片,发现“杜某”疑似马强。为避免打草惊蛇,民警在当地租了两辆车,24小时蹲守在“杜某”居住的小区外。经过一天一夜蹲守,却未见“杜某”的身影,只是看到登记在“杜某”名下的一辆吉利轿车。罗建波心生一计,佯装车辆刮擦,试图引出“杜某”。听到车辆警报声,“杜某”果然出现,民警立刻将其控制。“马强!”罗建波在“杜某”身旁大喝一声,眼前这个面容苍老的男子身体明显一惊,眼睛里流露出一丝慌乱。罗建波亮出了警官证:“我们是利川公安。”“杜某”默默低下了头,承认自己是潜逃多年的命案逃犯马强。原来,案发后,马强逃离利川,隐姓埋名在各地打工,以当泥瓦匠维持生计挣路费。之后,马强便逃往新疆喀什,以摘棉花、做砖匠为生,每次听到警笛声鸣响他都心惊肉跳,生怕自己被公安机关抓获,就连双亲过世都不敢回家看一眼。后来,马强获得了一张他人的身份证,因见身份证上的照片与自己有些相似,马强便以杜某之名漂白身份。从新疆的农村开始,马强干过泥瓦匠、收棉花这些体力活,逐渐积累了一些家底。然后他来到喀什市区,买了房子和车子,做起劳务外包,当上了小包工头,日子过得还算宽裕。只是每次听到警笛,他心里还会紧张,一个沉重的负担在心头始终没有去掉。罗建波起获一起盗窃案的35万赃款
儿子为父亲消除遗憾“马强,回利川了!”9月2日晚上,罗建波叫醒了车里押送的犯罪嫌疑人。马强疲倦地睁开眼,茫然地应了一声,抬头望着车窗外灯火阑珊、车水马龙的家乡,一言不发。得知儿子罗建波将远赴新疆追逃时,罗书琴更是兴奋不已,不时拿出手机,计算着罗建波的行程。接到罗建波的报喜电话,罗书琴很是欣慰:“太好了!我这么多年的心愿终于可以了结了。”老刑警罗书琴因为工作责任心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同事们结合当年最流行的电视连续剧《警犬卡尔》,给他取了个绰号“卡尔”。“小时候父亲总是出差,我记得当时写过一篇作文,写的就是开学时父亲送我去报名后就出差了,当父亲回来的时候,那个学期已经结束,我们已经放假了。”罗建波这样形容当年刑警父亲外出抓捕嫌疑人的忙碌和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