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四会21岁陈奇亮刻苦训练努力成为手做工艺师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
陈奇亮参加的赛事,在业界被称之为“技能奥林匹克”,每两年在世界范围举行一次,明年已是第45届。这项赛事涵盖面极广,有艺术创作与时装、建筑与工艺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社会与私人服务、运输与物流等47个技能门类。珠宝加工是其中一个,是使用贵金属制作时尚饰品的竞赛项目。早前,陈奇亮在省赛中拔得头筹,获得了国赛选拔赛唯一的参赛名额。6月12日,他随同学校的老师来到上海参赛。本次竞赛共设置4大模块,赛程为3天,累计比赛时间约为18个小时。按要求,选手需要在每个模块的规定时间内,按照比赛图纸要求,完成首饰或首饰部件的制作,最后完成组装,使之成为一件完整的、符合行业标准的作品。在技术层面,陈奇亮十分老练。他的指导老师吕平平告诉记者,陈奇亮在同一拨学生中技术最为扎实,参加这种基本功考核比赛是他的强项。不过在心理层面上,陈奇亮则坦言还是会“紧张”。早于2015年,他就有过因为经验不足,参加省赛选拔赛被淘汰的经历,他对再一次“上阵”看得很重,“就想拿第一”。可真正到了赛场之后,陈奇亮倒没有太多想法,不断在给自己鼓劲,“做好自己,其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这是一个打分的比赛。17个裁判会根据标准,对选手每个模块每个部件的完成度进行打分,最后汇总形成一个总分。满分是100分,陈奇亮拿到了78分,已足以让他夺魁。吕平平介绍,在这样的大赛上,80分即是完美,同样的题目,第二名只得到了66分。陈奇亮拿到了国赛集训的资格,未来的一段时间还将通过集训遴选出1名选手,代表中国到俄罗斯喀山角逐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金牌。“打个水都能碰上大师”陈奇亮今年只有21岁。读中专之前,他一直待在四会老家,懵懂尚不知外面的世界几何。那一年,陈的父亲让他去读四会中专的玉石加工专业,他唯有听从。四会市是省内四大翡翠玉器加工基地之一,也是国内知名的玉器加工销售集散地。父亲和他都想着,读这个专业以后可以做回这一行。他的同学大多毕业后承袭了家里的产业,继续经营玉石加工与批发的生意。陈奇亮却不一样。四会中专的玉石加工专业与远在顺德的郑敬怡职业技术学院有合作关系,第一年结束之后,学生可以被送到这里深入学习首饰加工。“珠宝听起来挺高级的。”陈奇亮带着好奇,来到了顺德。珠宝产业是学校所在的顺德伦教街道最大的支柱产业,这里有周大福、周生生、保发集团等世界珠宝名企。职校培养的珠宝专业学生,很多都向这些企业输送。任何一项技能从习得到掌握,到成熟都是一个枯燥的反复训练过程。但陈奇亮似乎不这么觉得,因为校企、产学的紧密结合,陈奇亮反倒像“倒吃甘蔗”,越来越有兴趣。在职校学习的初期,陈奇亮要学的更多是理论知识和简单的实操。二年级结束后,除了考大学和就业,职校还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进入周大福大师工作室继续学习的机会。陈奇亮选择了最后一条路。作为全世界知名的珠宝品牌,周大福尤其重视大师工匠的培育,成立大师工作室的初衷就是要发挥这一行“传帮带”的特点。这里的大师都是世界级、最顶尖的,刚到的时候做不好,觉得自己就像“井底之蛙”,但陈奇亮却热衷于在这样一个“打个水都能碰上大师”的环境中工作,成长。“有师傅的系统教学,训练如同练级过关。”陈奇亮每天都希望能够尽快完成师傅交给的任务,可以进阶到下一阶段的学习,干劲也就越来越足。毕业之后,陈奇亮顺利地留下来成为周大福的手做工艺师。手做工艺师的“通病”与一般首饰加工人员不同,手做工艺师更看重“手做”二字。珠宝首饰进入批量化生产工序之后,越来越多的工厂会选择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从控成本、减耗损的角度考虑,机械化生产也在渐次代替手工作业。越来越多样式一致、规格相似的产品进入到市场,样式精美且价格不高。手工艺人面临极大挑战。可对于“大师”而言,他们的坚守却是在诉说这个行业的“生命力”:只有个性化的产品才是有附加值、有收藏和纪念价值的。要做到纯手工还原个性化要求,就必须要坚守,不停地琢磨。陈奇亮有时候就会为了如何让一个有棱有角的产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棱有角”而反复练习。“有棱有角的产品,因为要精确到90度的角度,手工操作起来难度特别大。”吕平平举例说,一个女戒,线条柔和,看起来很美,但其实难度不大;一个男戒,棱角分明,难度就大很多。在省赛的时候,陈奇亮就在处理棱角的时候花费了很多功夫。当时比赛的作品是名叫《广州印象》的小摆件。在一个63.5mmX38mm的托底上将小蛮腰、广州科技馆、猎德大桥、东塔做出来放在上面。“造型上前三者更有特点,但东塔却最难做。”陈奇亮说,在厚度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线条要达到绝对的直线或垂直,角度要呈直角,对于手法和力度的要求非常高,“一不小心弯了,就改不过来了”。平日里空闲了,陈奇亮也极少有业余活动,常常晚上还跑回学校工作室练习;而为了应付国赛选拔赛,职校老师还研究了考核方式和技巧,为陈奇亮组织闭门训练查漏补缺。陈奇亮没有别的什么爱好,放假了最多就是睡睡懒觉。有一次去看了一场电影——《前任3》,回来他就以女主的项链为模版做了一条。“这是我们这一行的通病。”他说,“没想过做出来后有什么用,就是享受个这个过程,就是挺满足的”。“成为师傅那样的人”谈及未来的目标,陈奇亮想法还是挺多,但都离不开首饰加工。首先当然是要备战好接下来的集训。目前全国集训的有十个人,陈奇亮要拿到那个唯一的参赛名额,还需要继续过关。采访当天,吕平平就为陈奇亮带来了“作业”,一个“巴西国旗”样式的饰品,这是上一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题目;再过一段时间,陈奇亮还要脱产去到广州参加更加系统和严苛的集训。在这一行成为大师,一直是陈奇亮的梦想。最现实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他的师傅那样,“他什么都会做,都能做,你只要给一个样式给他,他就能做出来”。在他看来,这就是大师的一种境界。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还有很多东西要学,比如他会不停地钻研各家的饰品,进修一些绘画的课程,“只有学会或具备设计思维了,才能够真正理解一个作品的生命力”。他希望未来自己也能够做出更多让客户满意的定制化作品。“成为师傅那样的人”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要像师傅那样把手艺传递给后来人。真正热爱一门手艺,就要让它后继有人。一路走来,陈奇亮虽未真正入门,但周遭已有太多的人因为坚持不下来而离开。他希望他的坚持,不单单是因为自己的爱好和事业,更能够体现自己传承的责任。而这也是校企合作搭建“大师工作室”的初衷和目标。陈奇亮隐约觉得,拿下世界赛参赛的资格,冲击世界冠军,或许能给从事这一行的年轻人带来更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