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2014级毕业博士生熊科伟涉论文抄袭、剽窃被撤销学位
来源:澎湃 发布时间:
暨大博士涉抄袭被撤销学位:论文高产,导师系学院执行院长7月1日,暨南大学博士熊科伟“涉嫌学术不端”事件有了最新进展。暨南大学方面表示,6月上旬,学校收到关于2014级已毕业博士生熊科伟涉嫌论文抄袭、剽窃的举报。学校高度重视,马上成立专项工作组,由校学术道德委员会展开调查。经校外专家鉴定和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认定:熊科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不符合学术规范,存在严重抄袭、剽窃现象,情节恶劣。依据《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暨南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细则》等有关规定,经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决定,撤销熊科伟博士学位。同时启动对其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追责程序。暨南大学表示,将以此为鉴,进一步加强对全校研究生学术规范与科研诚信的宣讲与教育。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博导为暨大新传学院执行院长公开资料显示,熊科伟出生于1987年,暨南大学广告学博士。他于2011-2014年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其后于2014年9月起在本院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熊科伟博士生导师支庭荣教授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2017年6月,熊科伟曾进入安徽师范大学2017年拟新进人员公示(第七批)名单,拟聘为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学人员。不过,记者从安徽师范大学内部人士处了解到,此次公示最终无疾而终,熊科伟因故未能赴安徽师范大学工作。今年6月5日前后,北京语言大学教师粟花在网络上发布举报称,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熊科伟在《新闻界》2016年第1期发表的《亲密关系:是隐藏,还是公开?——中国高校年轻情侣的媒介使用分析》涉嫌学术不端。《新闻界》创刊于1985年,是一份四川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新闻传播专业学术期刊。6月7日,《新闻界》通过其微信公号回应,编辑部经过调查和比对程序,认定《亲密关系:是隐藏,还是公开?——中国高校年轻情侣的媒介使用分析》系翻译举报人粟花于2012年提交给第五届全球传播论坛的英文文章后进行少量改动而成,熊科伟严重违背了学术诚信原则。本刊就此对原作者和读者表示歉意,宣布撤销所刊登的该文章,并在今后不再接收熊科伟的投稿。此外,6月8日,《新闻界》再度发布消息称,近日接到举报,指称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熊科伟在本刊于2017年1月发表的《不止于听:广播与微博融合语境下听众与音乐节目主持人的拟社会互动研究》一文涉嫌学术不端。编辑部经过调查和比对,认定该文与台湾《广播与电视》杂志2015年(38),作者赖筱茜、陈延升的《不只是听广播:广播与社群媒介汇流的拟社会互动经验》一文高度雷同,属于抄袭后者而成。事实上,“《不止于听:广播与微博融合语境下听众与音乐节目主持人的拟社会互动研究》一文涉嫌学术不端”也来自粟花的早前举报。《新闻界》方面对这一抄袭事件表示,熊科伟严重违背了学术诚信原则。本刊就此对原作者和读者表示歉意,并宣布撤销所刊登的该文章,且重申今后不再接受熊科伟的投稿。另外,粟花还指出《新闻界》方面对举报的响应不积极,并称,同一青年作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同一核心期刊同一栏目发布研究领域与方法跨度极大的论文,却未引起期刊编辑的警觉,不合理。《新闻界》方面则回应称,本刊对学术伦理审查的尽责情况,大多数人已经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加强伦理审查没有止境,本刊尤其会注意抄袭这类未刊发会议文章和外文文章的情况。
由于熊科伟身为暨南大学博士毕业生,粟花在6月初的举报也引起了校方的注意。6月6日,暨南大学发表《声明》指出,获悉有关我校已毕业博士生熊科伟涉嫌学术不端的相关情况后,学校高度重视,马上成立工作组介入处置,由暨南大学学术道德委员会启动调查程序,本着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开展审核调查,加快完成相关工作。如经认定该生确实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将依据《暨南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置细则》给予严肃处理,切实维护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曾多次参加学术论坛,涉抄袭论文获一等奖公开新闻报道显示,熊科伟是一个“勤奋”的论文写作者,还热衷于参加各种学术论坛或年会,其作品也曾数度获奖。例如,2016年11月19日,由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承办的全国“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博士论坛暨第七届华中地区研究生新闻传播学术论坛,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三楼报告厅成功举行。熊科伟上述涉嫌学术不端的文章《不止于听:广播与微博融合语境下听众与音乐节目主持人的拟社会互动研究》在论坛上获得了一等奖。更早之前,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站的报道提到,2016年10月15日,学校首届西部传媒类研究生学术论坛开幕。当时的报道指出,暨南大学的熊科伟博士参加过五次学术论坛。中国知网数据库显示,熊科伟至晚从2012年开始发表论文,以当年为例,其单独署名和联合署名的已发文章包括《广播在创新中迎接春天——第三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广播改革二十五周年高端论坛综述》《2011:广播在改革创新中实现和谐发展》《同题材新闻评论比较分析——以<佛山日报>涉及“小悦悦事件”的两则新闻评论为例》。其后,其单独署名和联合署名的已发文章有《广播新闻:理念变革 方式创新 渠道拓展》、《广播服务:突出公益属性 健全应急体系 完善对农广播》、《私密性与公开性:中国年轻情侣的媒介使用》、《广播媒体融合发展的三种策略——基于当前国内多家电台融合实践的整体分析》、《广播媒体在融合4.0时代的发展策略与理论创新——第五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综述》、《微博语境下广播听众与音乐节目主持人拟社会互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广播与网络应用平台合作实现跨界融合发展》、《富裕的现代生活还是较高的社会地位?——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视的媒介形象研究》等,共计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