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法治依法治假

上海:团伙伪造律师函、报案回执等法律文书 要求全国20余家媒体、近百家网站删帖超千篇



来源:澎湃  发布时间:
  上海破获新型网络犯罪:冒充企事业单位下撤稿函,删帖超千篇
  前不久,上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以下简称“举报中心”)收到多封举报信,和以往颇为不同,这些来自媒体的举报内容显示:有违法犯罪人员假冒举报中心名义,向多家属地网站发送撤稿删帖邮件。
  考虑到此事极有可能存在有偿删帖嫌疑,上海市委网信办很快通报公安机关。于是,一起假冒企事业单位和媒体等名义,在全国范围实施有偿删帖的新型网络犯罪案件浮出水面。
  5月中旬,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公安机关网安部门获悉,警方近日已破获了这起新型网络犯罪案件,该案涉及20余家媒体及近百家网站。这起案件的侦破,也成为上海市公安局开展“净网2018”专项行动以来的一项重大成果。
  “这种案子还没碰到过,以前这种类型的案子充其量是花钱有偿删帖, 没见过冒充媒体和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侦办此案的上海市公安局网安总队五队中队长江圣杰感概,截至案发,这一犯罪团伙有偿删帖千余篇,非法获利达300万余元。
  目前,上海警方已将魏某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全数抓获。魏某某、卢某两人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和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现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蒙某某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郭某某被公安机关依法取保候审。
  如此堂而皇之的网络犯罪活动是如何开展的?犯罪团伙使用怎样的手段才能骗过媒体和网站,达到删帖的目的?
 
 
 
  20余家媒体曾被要求删稿
  案件初露端倪,来自上海市委网信办的一则通报。
  据上海公安网安部门介绍, 2018年1月,网安部门接市委网信办通报,称有人假冒“上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的名义,向属地网站发送要求撤稿删帖的邮件,存在有偿删帖的嫌疑。据此,公安机关随即展开调查。
  经过持续2个多月的侦查,警方摸清了这一团伙的犯罪事实。江圣杰向记者介绍,犯罪团伙中魏某某是组织的核心人员,他通过单线联系操控团伙,而其他成员则分工协作、互不相识。
  犯罪活动的大致脉络是这样的。“魏某某先是对外号称自己可以删帖,从一些被爆负面新闻的公司接单,然后通过其他团伙成员伪造原创媒体的法律文书,甚至国家机关的公文,送到网站平台要求撤稿,得手后获得报酬。”江圣杰说。
  公安机关的调查显示,从2016年底开始,犯罪嫌疑人魏某某伙同其团伙成员,伪造律师函、报案回执、营业执照等各种各样的法律文书,为有偿删帖准备相关材料和凭证。有时冒充原创的新闻媒体,有时冒充企事业单位,以各种名义要求平台网站撤稿删帖,涉及20多家媒体及近百家网站。截至案发, 这一团伙有偿删帖千余篇,非法获利达300万余元。
  那么,犯罪团伙具体如何操作才使媒体和网站信以为真并删帖呢?
 
  “放心吧,24小时内(删)掉”
  上海公安网安部门调查发现,该团伙 有偿删帖的内容主要为金融类企业的负面信息。他们从网上接单后,首先以涉事公司名义要求网站删帖,如未得手,则以首发媒体名义要求转载媒体删帖,如仍未得手,则冒充“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等部门的名义,向媒体施压要求删帖。
  “最常见的方式还是冒充企业,伪造证据,以被曝光企业的名义直接要求媒体撤稿。”江圣杰告诉记者,该案中,这一团伙以企业名义伪造文书,非法删除700余篇媒体文章。
  伪造企业什么样的法律文书能让媒体撤稿?警方通过一则典型案例作了介绍。
  2018年3月,某P2P公司法人代表被爆出负面新闻,为避免引发投资人挤兑,该公司希望删除网上的负面文章。很快,魏某某就通过QQ获知情况并接单。他的QQ聊天记录显示,每条帖子他开价5000元,当时该公司这一负面报道共在6家平台网站发布。
  “放心吧,24小时内(删)掉”,魏某某通过QQ聊天,轻松应承了这家公司所有删帖需求。
  紧接着,他先指导卢某以“有人故意造谣、诽谤公司”等理由制作一份该公司申明。然后,指使卢某、郭某某伪造该公司法人的身份证,又私刻公司的印章,制作了一个假的营业执照。甚至他还伪造了一份该公司属地派出所的报案回执单。最后,魏某某把所有伪造好的文件发给了6家媒体要求撤稿。
  “实际上,这些伪造文件显示的信息完全改变了真实信息,”江圣杰向记者解释,案件中,媒体原本报道了这家公司法人代表的负面新闻,犯罪团伙通过改头换面,把公司法人从各个文件中换成了其他人,并加盖公章,使发稿媒体误以为自己报道有错。加上假冒公安机关的报案回执单,制造了企业已就“造谣”之事报案,而且警方已受理的假象,向媒体进一步施压。“这些假文书会让媒体以为真的做了假新闻。”江圣杰说。
  删帖得手后,魏某某团伙一天内就非法获利3万余元。
 
  冒充主体五花八门
  还有一些情况,魏某某等人则冒充首发媒体甚至机关单位,要求相关网站平台删帖。
  据上海警方介绍,2018年2月,多家媒体转载报道了某公司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的负面新闻。魏某某接单后,同样是制造假冒的法律文书,他指使卢某冒充首发媒体名义向多家媒体撰写撤稿函,这次他对措辞稍作修改,以首发媒体名义称“收到有关部门反馈,文章所涉内容目前正在进行司法调查,不适合网络传播”。
  “转载网站看到"首发媒体"发来加盖公章及水印的文书后,就相信了,然后撤了稿。”江圣杰说,该团伙通过冒充首发媒体,要求转载媒体下撤,删帖数量达200余篇。
  但如果冒充公司或首发媒体删帖均未得手,这个犯罪团伙便仿冒“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名义,以“中存在虚假信息”等理由向媒体再次施压,要求删帖。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成立于2005年8月,2014年5月划转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是中央网信办直属事业单位。
  江圣杰举例称,2018年3月,魏某某接单后,编造了“相关文章属于未经授权转载,涉及侵权,易引发社会舆论”的理由,以伪造“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件地址的手法, 假冒“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发邮件至相关网站要求撤稿。删帖成功后,该团伙从中非法获利10万余元。
  据上海公安网安部门调查,魏某某等人通过冒充举报中心的手法,删帖数量超过50篇。
  目前,魏某某、卢某两人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和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蒙某某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郭某某被公安机关依法取保候审。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