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留守女童冉春丽长大成人后十四年辗转千里 与空巢奶奶不离不弃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
像变戏法一样,奶奶不知从哪个口袋里摸出1角钱,在赶集的小镇上买了一根油条,分给小姐弟俩……30年过去了,80后大学生冉春丽走过很多地方,吃过很多美食,但再也难寻童年时那根油条独特的香气,“那是爱的味道”。当年在奶奶臂弯里长大的留守女孩,大学毕业后开启了一段特别的反哺旅程——14年时间,辗转千里,一路带着空巢奶奶同行。“没有奶奶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照顾她一辈子”。冉春丽出生在江苏宿迁的农村,四五岁时,父母外出打工,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回家一次。小春丽和弟弟成了村里最早的留守儿童,“是奶奶一手带大了我们”。家里经济困难,奶奶靠种地贴补家用。每逢赶集,她都会想方设法省出零花钱给姐弟俩买点好吃的;深夜发烧,奶奶一手拎着煤油灯,一手扶着背上的小春丽到几里外的村卫生室看病。从小懂事的春丽有一个梦想,要用知识改变命运。至今,宿迁老家的墙壁上,她和弟弟当年写下的“为冉家争光”字迹依稀可见。农家孩子考上大学,年年拿奖学金。2004年,这个重庆大学“校优秀毕业生”应聘到中建三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作。当时,父亲因为常年在外奔波操劳身患多种疾病,经常住院。高龄的奶奶在农村无人照顾,成了空巢老人。冉春丽做出了一个让身边人大跌眼镜的决定——把奶奶从江苏接到武汉的集体宿舍里,带着奶奶上班,也让父亲能够安心养病。身边的朋友好心相劝,女孩子没结婚,带着奶奶,生活、恋爱都受影响。而且家里头还有一个弟弟,作为男孩子更应该承担责任。但冉春丽只有一个朴实的念头:“当年奶奶一手带大我们,现在她成了空巢老人,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春丽恋爱了。男朋友是入职新人培训时认识的校友畅森。面对这个高高帅帅的小伙子,情窦初开的姑娘多少有些忐忑,告诉他将来要带着奶奶出嫁。没想到男朋友非常支持。来自山西运城的畅森小时候也是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但老人去世早,“我也特别想弥补对自己奶奶的亏欠,可惜没有机会了”。2007年,公司在山东潍坊开发新项目,冉春丽是新团队里唯一的女职工。如果不带上奶奶,就得送她回老家,冉春丽毫不犹豫地选择牵着奶奶的手一起到山东。那时候,冉春丽每天白天忙完工作,一下班就往家里赶。刚到潍坊,项目处于筹备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因为过度疲劳加上用耳过度,冉春丽左耳出现严重耳鸣,因为耽误了最佳治疗的机会,最后左耳失聪。但她依然坚守岗位,赢得客户高度认可,获得了公司“十大功勋职工”“最忠诚员工”等荣誉。冉春丽在奶奶钱包和所有衣服口袋里都放入了自己的名片,同时留下小纸条:“如果老人走丢,请联系此号码,必有重谢。”多地辗转,每次租房,她都要再三考察,房子要距离菜市场近点,得有小区和活动的地方,家里的面积不能太小。奶奶的每一个生日,她都会买一个大蛋糕,做一桌丰盛的晚餐。陪着奶奶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海、第一次到游乐园、第一次看话剧……“村里留守的老人大概有30多位,奶奶经常说自己比他们幸福多了。”冉春丽常常跟身边的朋友分享,“与其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不如现在好好孝敬长辈”。在公婆眼中,冉春丽也是“亲生女儿”一般。结婚时,由于婆婆长期住院,冉春丽主动提出婚礼从简,省下钱来给婆婆看病。连婚车都没租,只有一枚850元的金戒指,一匹当地的马将她驮进了新家门。身体渐好的婆婆和公公一起来帮忙带孩子。丈夫长期外派,季节变换公婆缺少哪些衣服,身体不好该用什么药品,冉春丽比丈夫还清楚,总是提前备好。爱的传递总是那么动人。为了让工作忙碌的儿媳妇多睡会儿,婆婆常常早起做饭,盛好半碗饭先凉着,等春丽起床后再将饭填满,使得一碗饭不冷不热,不至于匆匆赶着上班的春丽饿肚子。自行车坏了,不用言语,公公就会默默修好让她不用赶公交……不知情的邻居们常以为,这家人就是父母和女儿生活在一起。在山东期间,一位80多岁的孤寡老人李奶奶,住在冉春丽楼上。老人腿脚不好,她主动定期为李奶奶买来生活用品、扛米扛面、每周打扫卫生。2013年年底,工作调动,冉春丽告别生活了6年多的潍坊,带着年过八旬的奶奶、公婆及女儿回到武汉。现在,她给奶奶和父亲买的小房子即将交付;弟弟在她的带动下,逢年过节都要带着弟媳从外地赶来团聚。在公司里,冉春丽的故事渐渐传开,不断激起爱的涟漪。近3年来,中建三局房地产公司先后成立5支“冉春丽孝老爱亲志愿服务队”,300多名职工志愿者利用“重阳节”等节假日纷纷走进社区和养老院,开展敬老爱心志愿服务。第一次听到冉春丽的故事,90后同事汪丹流下感动的泪水。而今这个出生在城里的姑娘已加入“冉春丽孝老爱亲志愿服务队”两年多。在她看来,外界眼中80后、90后一代展示时尚个性的背后,总有一些共通的东西在传承,“百善孝为先,冉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