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法治依法治假

广州:骗子“冒充公检法”诈骗高收入高学历高龄群体屡屡得逞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
  骗子花样百出 公安教你防骗
  诈骗分子盯上高收入高学历高年龄群体
  为提升“技能”竟打电话到反诈中心试探
  年关逼近,诈骗分子变得愈发疯狂。近期继教授、医生、校长被骗巨款后,一周之内两名女博士相继中招。在去年广州市电信诈骗发案大幅下降的同时,电信诈骗在岁末年初形成反弹之势,老套的“冒充公检法”屡屡得逞,而且目标集中于“三高”(高收入、高年龄、高学历)群体,甚至“没钱也要骗你”,让你贷款、卖房、抵押直至榨干你最后一滴血汗。
  面对“洗脑”式的设局和不断升级的“剧本”,如何提高防范诈骗意识和技能,识破骗子的“套路”,不给其可乘之机?近日,本报记者专访广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资深反诈专家,见招拆招,深入剖析骗子招数和防骗秘诀,一招制胜。
  岁末年初向来是诈骗尤其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期,而大城市经济发达,财富集中,往往成为诈骗分子作案的主要目标。警情分析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在全市各类警情均呈大幅下降趋势的情况下,诈骗类警情反而出现反弹,同比上升15.8%,远郊区域同比升幅均超过20%,非接触型诈骗(电信网络诈骗)警情仍然是诈骗类警情的主要类型,占80.4%。
  案例1
  八旬老夫妻遭遇“连环骗”
  一生积蓄300万元被骗光
  退休多年的孟奶奶(化名)近日在家里接到了自称“电信局”工作人员“赵先生”的电话。
  “赵先生”称,孟奶奶与其丈夫名下除正在使用的座机号码外,还开通了另一个电话,在K市涉及违法犯罪活动。
  孟奶奶自是否定了对方的说法,但“赵先生”又询问她是否曾去过K市、是否丢失过身份证。待孟奶奶一一否定后,“赵先生”添加了她的微信,给她发来几张有她名字的存折照片、涉案材料照片、调查函照片等。
  孟奶奶吓得魂不附体,连声询问自己该如何洗清嫌疑,殊不知她此刻的反应正中了对方设下的“圈套”。
  第二天,有一女子曾某假扮“公安机关协勤人员”,上门找到了孟奶奶和孟爷爷,出示一张印有红色印章的证件后,让孟奶奶与“夏检察长”通话。“夏检察长”称曾某是K市检察院办事人员,要求孟家夫妇配合调查,将所有财产资料及身份资料都交给曾某,并要求两人对此事绝对保密。
  孟家夫妇全部照办后,第三天继续随曾某到银行转账用以“配合进行资金调查”。曾某谎称自己是孟奶奶的侄女,带着老夫妇去了4家银行,以买房为名,将老夫妇300万余元存款全部转走,然后让两老回家等候结果。
  数天后,孟爷爷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有关“案中案,连环骗”的新闻,发现新闻所述与自己的遭遇十分相似,故而有所怀疑。孟爷爷与孟奶奶商量后,一同前往附近的检察院咨询案情。检察院工作人员听了老夫妇描述后,便知老夫妇是上当了,所有调查材料与证件都是骗子伪造的。老夫妇连忙报警,然而为时已晚,省吃俭用一生300万元积蓄已全部送给了骗子。想到自己与丈夫辛苦劳碌几十年所得一去不复,想到若子女得知自己将钱全部交给了骗子,孟奶奶满心不甘和恐慌,痛苦又悔恨。
  案例2
  一家医院两高知齐“中招”
  科室主任被诱骗600万元
  1月7日,越秀区某医院一位医学女博士在单位办公室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广州总局警员”,告知事主“涉嫌一起北京洗钱案件”,并以“国家保密案件”为由,要求其添加QQ,指引事主登录一个虚假“检察院”网址,查看其涉案的“搜查令”。
  在对方的连环套之下,这位女事主一步步掉进了陷阱,其间,骗子以防止其他嫌疑人动用事主资产和提供“财力证明”为由,诱骗事主通过银行转账到骗子指定的账户,共计骗取事主30余万元。据悉,这也是近期一周之内连续发生的第二起女博士被骗案。
  无独有偶,不久前该医院已经发生过同类事件。2017年8月期间,一位在该医院任职科室主任、教授的事主,被一通所谓“公检法”来电,以事主“涉嫌一宗洗钱案”为由,通过诱骗其银行转账缴纳所谓“保释金”的方式,诈骗事主600多万元。
  分析
  教授医生校长齐进迷魂阵
  多宗案件诈骗金额超百万
  冒充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执法、司法机关的骗局,是诸多电信诈骗手法中危害最大、单案案值最高的诈骗手法。据统计,“冒充公检法”在去年整个诈骗案件中的占比不到10%,但所占的金额却超过了40%以上。
  在近期(2017年10月至今)发生的16宗损失金额100万元以上的电信诈骗案中,其中11宗行骗手法为“冒充公检法”。主要涉及人群有教授、医生、校长、博士、财务、公司职员、中老年人等,分布在越秀、海珠等老城区。
  广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刘超说,这些受骗群体具有典型的“三高”特征,即高收入、高年龄、高学历。诈骗分子利用大数据从不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并针对这些信息专门培训、编写“剧本”,然后精准发送信息,大部分在国外设置窝点,先是冒充各类企事业单位客服人员,比如电信、工商,说你的××资料泄密了,然后冒充“公检法”找你审案,并以涉及“国家机密”为由,对你进行恐吓,接着就开始“洗脑”,叫你去开房、开网银转账到所谓的“安全账户”,“实际上这个时候钱已经从网上直接转到国外去了。”
  刘超说,诈骗分子正是利用了“三高”群体对党和政府的无比信任,长期遵纪守法,也没有跟公检法打交道的经验,同时长期不参加社会活动,或者因独居、子女不在身边而进行诈骗,带来的社会危害和个人创伤十分巨大,严重透支了公信力。

[1] [2] [3] [4]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