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法治依法治假

网上买卖盖有医院公章的定制“诊断证明“



来源:北京晨报  发布时间:
  网售假假条钻了谁的空子
  网上买卖盖有医院公章的诊断证明,不同以往,部分卖家开始升级服务,开始兜售“化验单+诊断证明”的全套资料。记者在淘宝、QQ、微信等平台上输入“诊断书”、“诊断证明”等关键词,标有“病情诊断书、病情证明收据印刷,病休诊断单,证明书可定做”五花八门的商家显示出来,部分商家承诺提供全国各地医院假诊断证明业务,甚至有商家提供全套的病假证明资料。(12月4日《北京青年报》)
点击进入下一页
  折射信任危机
 
  假假条产业化是对社会诚信的一种消减,反映出一些人对社会诚信的漠视。
  对劳动者来说,利用假假条获得了不属于自己的假期,就已经违背了劳动法,不但损害了单位的利益,也影响了自己的诚信度。对单位来说,一般只看有没有病假条,至于病假条的真假,则很少去鉴别。因为鉴别起来很麻烦,根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单位如果要去医院核实,必须先让患者本人书写委托书委托代理人,然后持患者的身份证复印件,经医院医务科批准,方可到医院查询患者的病案资料。因此,很多单位图省事只认病假条,这样做,无疑是对造假者的放纵,对社会诚信的推动来说,则是一种无形消减。
  偷懒者耍滑,单位图省事,于是造假者便有了市场,如今的科技如此发达,伪造一张病假条也就是须臾之间的事。当然,也不排除从医院内部流出的可能。如果是前者,公章就是虚假的,这就涉及私刻公章罪;如果是后者,医院公章是真实的,这就说明医院内部有人营私,同样触犯了法律。可见,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他们之所以知法犯法,主要还是诚信意识薄弱,加上违法成本低,有利可图,就不惜铤而走险了。
  所以,要想遏制“假病假条”乱象,不妨从完善“征信体系”入手。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就能准确掌握个人诚信度,从而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最终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因此,这就需要每一位公民都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出一份力。而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则应加大马力,进一步打通行业间的信息壁垒,对信息进行资源整合,最终实现征信的最大限度闭环。到那时,有了全覆盖的社会征信体系的监督,类似“假病假条”等所谓的产业链自会消失。
  徐建中
  莫再听之任之
  有的学子想逃课,或避免体育测试、军训课之类;部分公司事假不好请,有的白领就开个急性肠胃病和外伤诊断证明,即可予以休假。这也说明,一些院校、公司对此类证明的审验并不严格。某民企负责人透露,只要员工拿着诊断证明来,一般都准假,“不太会核查”。“除非经常请假,明显有做假迹象”。在学校,“一般都是家长拿着诊断证明来,我们看到诊断证明也都给准假了,一般不会追究”。
  既然“一般都准假”,“一般不会追究”,于是就有了无良商家的“量身定制”。这种看似共生共赢的非常现象,不仅助长了投机取巧心理,严重透支了社会的公信,而且玷污了法律的尊贵和威严,绝不能等闲视之听之任之。
  伪造和买卖病历证明,已构成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机关公文罪,按《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规定,其经营者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即使情节较轻,亦当按《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予以行政拘留并处罚金。
  为公平公正和社会诚信计,企业和学校当把住病历证明的审验关。诚如医院的相关负责人所称,网购诊断证明暗含诸多错漏,“我们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对此,用人单位只要认真审核就不难看出破绽。即使如此,亦可直接与病历所列医院直接联系,以确证真伪。一旦发现员工提供假病历,就当严肃处罚及至开除。若是学生造假,除纪律处分,还当将其行为记入个人诚信档案。只有让作假者付出沉重的成本,才能振聋发聩,以儆效尤。
  网管机构及平台当强化日常监管,对肆意造假,经营假病历证明者依法予以查究。除了追回非法收入,就不妨依法关闭其平台。执法机构更应寻根追溯,主动出击,依法惩治买卖假病历证明的行为,以维护法律的尊严,以维护社会的公信。
  刘效仁
  根源仍在休假难
  日趋泛滥的假假条,网售假假条升级背后凸显休假难的真问题。长期以来,企业的加班加点,员工受不了,出现了“加班厌倦症”,为了获得休假权,一些劳动者在频繁加班的厌倦中,在加班无奈中,纷纷采取对策,“假条网上热销现象”应运而生,员工不惜弄虚作假,花钱买假条现象成为当下的一门生意经。这都是休假难逼出来的“员工智慧”,但这种“智慧”是需要付出法律成本的。
  休假本来是劳动者最基本的权利之一。相关法律法规对员工法定的年休假都规定得明明白白,为什么没有得到落实呢?员工总是没完没了地加班,休息成了奢侈品,以致员工为了休假不惜弄虚作假。从法律角度来说,尊重公民的休假权是宪法宣示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应有之义。根据劳动法规定,超时加班是不被允许的,也是违法的。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一规定在很多单位变成了一纸空文,年休假成了墙上画饼。之所以出现这些怪现象,根本的原因是企业掌握过多的话语权。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员工多加班,企业才能多出活,生产效率提升,“效益最大化”得以实现;从员工自身利益来看,休假权得不到贯彻落实,合法权益受到侵犯,身体健康没有保证。尤其是社会竞争激烈,劳动者压力山大的当下,劳动者休假权被缩水,导致劳动者出现亚健康,过劳死现象已经成为社会之殇,劳动者之悲。

[1] [2]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