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法治依法治假

北京房诈"新骗术:老人房子易主背负巨额贷款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
  “越来越多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呈现出链条化、分工化和职业化的特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如果仅聚焦诈骗的某个孤立环节,很难发现问题,只有调查清楚所有环节,全面捋清整个链条,确认不同的人在链条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有效打击此类诈骗行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老年人的房屋之所以被骗,其核心在于对授权委托书和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进行的公证。”刘俊海分析,如果能够证明公证环节中,公证处存在过错、没有尽到审查材料真实性的义务,或公证违背了自己的真实本意,又或者公证环节被不法分子和公证员恶意串通、实施欺诈等情形,这些不利于老年人的公证书不仅可能被撤销,还可以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失房”之痛虽然在持续,“保房”行动同样在发力。在老人们的努力和律师们的帮助下,事情的真相层层剥开,行骗的“套路”和目的日渐清晰,援助的力量愈发壮大,维权的决心异常笃定。
  老人们对公证处进行了多次复核和投诉。今年5月3日,针对“北京市国立公证处接连发生数起为不真实的事项出具公证书,导致当事人房产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买卖或抵押的情况”,司法部对该公证处予以一系列处分,并吊销了曾多次为老年人办理牵涉“房诈”公证的公证员李某、冯某的执业执照。
  此外,在律师们的援助指导下,老人们正在积极通过民事和刑事两种途径同时寻求救济。“接下来我们准备向法院提起因欺诈而确认贷款、抵押合同无效的诉讼,还将向公安机关申请立案侦查,追究这些不法分子的刑事责任。”受害老人们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有的老人通过提起诉讼、异议登记等法律手段,暂时保住了自己的房子;广某也因为涉嫌非法集资、诈骗罪被检察院批准逮捕。老人们的“保房行动”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面对老来失房的不幸,老人们虽然承受着身心的巨大痛苦,但却没有因此一蹶不振、放弃希望,也没有选择极端的私力救济,而是通过情感和生活上守望相助、相濡以沫,抗争和维权中互通信息、共享证据,在学习法律、依法办事的轨道中积极寻求着对自我权益的捍卫。“曾经我们因为不懂法,让骗子钻了空子丢了房子,现在我们要靠法律,拿回自己的房子。”老人们说。

上一页  [1] [2]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