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河外三州——麟府丰
来源:折家将博客 发布时间:
嘉祐六年(1062)宋收复丰州,七年在府州萝泊川掌地重建丰州。神宗元丰四年(1081)五月,宋派宦官李宪率领20余万人马,分五路攻夏,但由于各路人马配合不好,供给不济,持续一年多,劳而无功。后宋夏讲和。元丰六年五月,夏人又入侵麟州神堂寨(在神木东北),被知州訾虎率兵击败。元祐二年(1091)夏人又扰麟州。绍圣四年(1097)三月,夏人又侵犯麟州神堂寨,宋朝廷出兵退敌,为防夏人入侵,修筑胡山寨。尽管夏不断攻击,麟府始终没有落入夏人之手。钦宗靖康元年(1120)十月,辽将小鞠录率众攻麟州,来报复杨宗闵灭族之仇。宣和时,辽将小鞠录招合杂羌十余万,攻丰州及麟府诸城,宗闵领本道人马,屡次挫败辽兵,并俘获小鞠录父母、妻子、儿女。小鞠录围住建宁寨,对知寨杨震喊话说:“你父亲夺我的家园,破我军队,掩杀我骨肉,我忍死至今是为了报仇,赶快举城投降,可以留你的性命”。当时城中守兵不足百人,杨震与部下死守抗敌,经过十多日奋战,终因矢尽粮绝,城破全家遇难。高宗建炎二年(1128,一说三年),金人大举南下,麟府路安抚使折可求以所属麟府丰三州降金。此后,金夏反复争夺三州,直至元世祖至元元年 (1264)占领三地,战乱才平息。注:1、(《长编》卷159庆历六年,卷185嘉祐二年,卷195嘉祐六年,卷258熙宁七年,卷261熙宁八年,)。2、羁縻府州是唐、宋、明各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单位,唐在边远地设置羁縻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八百多个。由中央任命各族首领为都护、都督、刺史、县令,世袭,受都护府、边州都督或节镇统辖。各府州户籍,赋税不入户部。宋代在部分地区也因袭了这种措施,设有羁縻州县、峒。明置羁縻卫所,授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镇抚等,羁縻府、州、卫所的建立,加强了中原与边疆地方的关系。3、这里的“云中”是指秦建的云中郡,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东北及黄河东岸,治所在今托克托县土城乡。有学者将“云中”误为大同,即后来的“云中”。乾隆二十八年所修《折氏简谱》记“北周567年,代北折氏已举族徙居河西”,大同隋唐前称“平城”,唐玄宗开元时才在此设云中县,折氏迁徙时,大同还没有“云中”之称。4、不少学者认为折氏为“党项族”,近来折旺礼、杨国伟根据2009年发现的乾隆28年所修《折氏简谱》和《刺史折嗣伦碑》的记载,推断折氏是鲜卑族后裔,而非党项族。详情见谭玉山、韩二林主编的《府州折氏史料辑录》中杨国伟的《浅淡府州折氏族源》,折旺礼《关于府州折氏族及迁徙考略》。5、“折华”是能见文字记载最早的府州折氏先祖,是他在北周武帝时(约公元576年)带领折氏举族徙居河西银城东北府谷地的。府谷镇建于唐高宗武德年间(618--627),被任命为“府谷镇遏使”,已古稀之上,距折宗本唐末僖、昭宗(873--904)时二百年,中间隔了3—4代,有学者列折氏谱系时将折华与宗本直接连接是错误的。6、振武军,唐乾元(758--760)初置,单于都护府驻地,治所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领绥(今陕西绥德)银(今佳县、米脂一带)麟、胜(今内蒙古准格尔旗)等州。7、折渭州即折可适,因其曾为泾原路经略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知渭州(今甘肃平凉)故名,此志文载《姑溪居士后集》卷20,宋代李之仪撰。8、《刺史折嗣伦碑》1833年在府谷县李家坬发现,收入《金石萃编》、《府谷县志》中。9、《旧五代史》卷125周书16。10、《折继闵神道碑》,1976年出生土于府谷县杨家沟西堬头折氏故园、现藏西安碑林。11、《资治通鉴长编》卷20。12、《长编》卷36。13、《长编》卷37、38。14、《资治通鉴》卷292。15、引自《陕北历史文献撷粹》,郭威《宣慰麟州刺史杨仲训敕》,选自《全唐文》。16、《宋史·王承美传》记承美“大中祥符五年(1012)卒”,而《长编》宝元二年张崇俊 说“天圣初、承美死”,前后差十几年。17、《续资治通鉴》卷12。18、《长编》卷47。19、《续资治通鉴》卷23。20、《长编》卷133,《宋史·张亢传》卷324。21、《长编》卷1857,《宋史 郭恩传》卷326。参考文献《元和郡县图志》 唐 李吉甫《资治通鉴长编》 宋 李焘《元丰九域志》 宋 王存《资治通鉴》 宋 司马光《宋史》 元 脱脱等《续资治通鉴》 清 毕沅《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 李昌宪《河套史》 王天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