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氏祖籍辨
来源:折家将博客 发布时间:
折氏祖籍,各种资料的记载基本相同。《旧五代史》125卷说:“折从阮,字可久,本名从远,避汉高祖旧名下一字故改焉。代家云中。”《新五代史》卷50杂传38云:“折从阮,字可久,初名从远,避汉高祖名改为阮,云中人也”。《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四,后晋纪五、齐王中云:“从远,云中人也。”(欧史曰:折从远,云中人,盖指古云中郡大界言之。)《东都事略·折德扆传》云:“折德扆,世居云中。”《宋史卷253折德扆传》说,“折德扆,世居云中为大族”。《舆地广记》说:“后唐庄宗以云中人折从阮为刺史”。《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一之一《边州·府州》条说:“折氏世为云中大族”。以上是见证于正史的记载,一致说法折氏祖籍是云中人。现在的关键问题,历史上有两个地方都称云中。一是呼和浩特地区,史称云中。托克托县古城村,它就是著名的云中故城。据托克托县地方有关研究资料显示,云中城始建于战国时期。自建城后,秦汉、魏晋、隋唐历代沿用,长达1000余年。一是唐代有云中县,云中郡,云州。云中县,唐开元十八年(730)置,治所即为今大同市。云州,初置于唐贞观十四年(640)后屡有改变。乾元元年(758)由云中郡复为云州,治所未变,仍为今大同市。其辖境包括今大同市,雁北地区和朔州的一部分。那么折氏祖籍是在古云中(呼和浩特地区),还是在唐云中(大同市)?两种说法都有。笔者认为,古云中(呼和浩特地区)比较切合历史实际。其理由有四条:一是《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四,后晋纪五,齐王中指出,从远云州人也。(欧史曰:折从远,云中人,盖指古云中郡大界言之。)欧指欧阳修。欧阳修北宋人,曾任北宋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大政治家、著名文学家,是《新五代史》编撰者。曾奉朝廷之命出使河东,来麟、府实地考察过,对府州折氏应该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他说,“折从远云中人,盖指古云中郡大界言之”,应该是可信赖的。即折氏是古云中范围(今呼和浩特地区)人。二是据《折嗣伦碑》载“…华,云中人也…自武德中诏府谷镇遏使,不改善政。”武德(618—626)是唐高祖李渊年号。折华唐初当镇遏使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折华这一支唐初迁入府谷则是完全可能的事。《折惟正墓志铭》云:“其始,先有唐贞观赐姓折氏,自唐季历五代,凡三十世,继立嗣候,绵绵弗绝,庶繁备载”。有资料显示,府州折氏先祖曾于贞观九年唐朝大破突厥的战斗中随军立功,虽计算世代不准确,但至少也说明府州唐初已定居府州了。与《折嗣伦碑》折华唐初迁入府谷相吻合。折华是河西折氏的始祖没有疑义。据历史资料显示,大同设云中县,云州是唐贞观十四年以后的事。古人不忘祖籍,常以先辈的出生地为荣。大同设云中县时,折氏早已迁徙府谷。如果折氏后人记祖籍,应该记居住时祖籍的名称,不应该记后来的名称,因此,这里指的“云中人也”,应是古云中即今呼和浩特地区。三是据《折渭州墓志铭》云:“公讳可适,字遵正,其先于后魏道武俱起云中,世以材武长雄一方,遂为代北著姓。后徙河西,有号太山公者,因其所居,人争附之。”这段文字明确告诉我们,可适祖先与后魏道武俱起云中。后魏道武(拓跋珪)是北魏第一位皇帝。魏晋时期,云中地区(今呼和浩特地区)成为北方鲜卑民族的势力范围。鲜卑人建立北魏王朝后,经过数十年治理,使这里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折可适是儒将,有著作传世。他的儿子折彦质是北宋进士、南宋副宰相。父子俩属文人范围。文人对国家历史特别是自己家族史,一般是应该有研究的,不会去胡说。《折渭州墓志铭》说,他们自己祖先于后魏道武俱起云中,后徙河西,进一步说明了折氏祖籍是古云中人。四是《折克行神道碑》与《折克禧墓志铭》中所记的折氏族源,都指向了鲜卑族折掘部。鲜卑部族活跃在南北朝时期,这个少数民族的发祥地就是古云中,府州折氏的祖先根在古云中,此说有一定的可靠性。据陕师大教授周伟洲在有关资料中介绍说,确有与拓跋鲜卑同起于代北,世居云中的鲜卑部落中的鲜卑折掘部,后迁于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