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等多个大城市网约车改牌做号 多重作假骗审核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
做号者称,可以用牌号相近的车辆“顶包”。多位律师指出,对于出现改牌做号的行为,网约车平台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北京京平律师事务所薛正懿律师表示,网约车平台、网约车司机和乘客三者之间是网络交易平台、服务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如果有证据证明网约车平台没有尽到基本的监管义务,其明知或者应知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乘客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网约车平台承担连带责任。韩骁说,司机冒用他人信息,若平台没有尽到审核义务,不能提供车主真实信息,一旦乘客在乘车过程中发生意外,平台要先行承担赔偿责任。韩骁认为,应加强对网约车平台的监管,督促平台公司积极地履行监管义务,以杜绝不法行为的发生。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加大车辆的资格审查以及相关惩戒的宣传,让网约车司机认识到行为的恶劣程度,从根源上杜绝这种行为的发生。(何奇、季晓东均为化名)■ 链接网约车“改牌做号”作假揭秘信息提交“作假”方式A、购买大量个人信息,为客户安排“新身份”B、购买与客户实际运营车辆高度相似且符合注册条件的车辆信息,甚至是指定尾号的车牌号信息C、如驾照不符合注册条件,购买与客户同名且符合注册要求的驾照信息系统审核“作假”方式A、利用系统漏洞,“三证验真”无法保证证件、司机、车辆三者完全匹配一致B、利用系统漏洞,只要车牌、车主、注册日期三者对应匹配,车型及颜色可随意更改C、绑定提现银行卡只要求姓名一致,不要求司机与持卡人身份证号一致人脸识别“作假”方式A、借用或购买登记司机的头像照片B、利用3D照片应用软件“骗过”人像认证机器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