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三无体检队坑13万孩子
在校中小学生每年要接受一次健康体检,费用由学校公费承担。这是为青少年健康着想的大好事。然而,央视的315晚会曝光了这么一件事情,一家近视产品销售公司竟然获取了体检的资格,从而搜集了134280条学生信息,用以向家长贩卖近视矫正产品——角膜塑形镜。这真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详细]
要点速读
以往的校园推销好歹还能识别出这是营销行为
去学校向孩子们推销医疗用品,这样的路数以前也是存在的,其中号称保护眼睛或者牙齿的产品尤其多。
然而,以前的推销,往往是夹杂着两个概念,一是送健康知识去学校,二是给学生进行所谓的免费“义诊”。例如云南《都市时报》的一篇报道称,昆明一家公司组织近视眼义诊进校园活动,筛查出近视眼学生患者后,再发短信通知他们到该公司复查,患者可以免费领取一份矫正学生坐姿的礼品。此举遭遇到不少家长的质疑。
而在百度某地方贴吧,则有网友在2014年爆料该地的学生体检中,给学生发了某眼镜公司和某齿科诊所的代金券。这是赤裸裸的商业推广。
而现在,近视产品公司亲自参与体检,还披了一个看起来很正式的皮
被央视曝光的郑州市科视视光技术有限公司是正儿八经地参与体检的。他们通过和一家医院合作,来获得了体检资格。在网站上堂而皇之地招聘“郑州市中小学校学生视力体检”的工作人员。当然,这些人没有任何的资质。他们有一张皮叫做郑州市中小学近视防治中心,看起来十分地官方。如果家长不相信,则上网一搜索,也会误以为他们有很强大的实力和背景。因为这个公司善于在一些宣传新闻中暗示自己有官方背景。比如这篇报道截图——
甚至他们2013年搞了一个成立十周年的庆典,在宣传通稿中,号称请了很多领导来站台。这样一来,很多家长难以辨别,会误认为他们确实有强大的实力和值得信任的背景。
因此,这种隐蔽式的体检营销法相当坑人,更是采集了大量的儿童个人信息
央视还报道了这样一个细节——“郑州市中小学常规健康体检,应由中小学卫生保健站负责,合同中科视公司自称是中小学卫生保健站的指定合作伙伴,一个学生的体检费是10元,最终由科视公司和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协商后进行分配。”尽管不多,但是这个商业公司居然也收了劳务费的。看上去,完全是在走体检的流程,隐蔽性很强。
收了钱,却毫无节操。该公司大张旗鼓地招没有任何医学背景的人。入职培训唯一的内容就是体检队队长教大家如何详细填写“河南省中小学生健康检查表”。而卧底记者发现每一位检查完视力的孩子,无论视力好坏,都会被科视公司的工作人员带到桌边填写一张“视力异常登记表”。孩子们要填写自己的姓名,家长手机号等信息。科视公司在电脑协同平台上建立了“河南学生资源池”,收录了134280条学生个人信息,来自郑州市的几百所中小学,甚至包括开封、焦作等城市的学校,工作人员会挨个给有视力异常的学生家长打电话。
科视公司搜集和储存这么多的学生个人信息是为了卖自己的产品——角膜塑形镜,验配不合格的话,可能导致角膜感染。而感染风险还不是唯一危险,学生个人信息的搜集和贩卖,是一条产业链。这么大体量的学生个人信息是不是只会乖乖地躺在这家公司电脑里呢?即使这家公司不会,其他人又会不会据此来赚钱呢?
中小学生体检本不该成为雷区,而是儿童健康服务重要的一环
实际上,现在的中小学体检被诟病的地方还有很多,例如科目太少,专业度不够等等。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体检社会调查发现,性发育,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在体检中长期被忽视,目前的健康体检对这三个发育没有针对性、实质性的帮助。这些问题导致中小学体检在很多人的眼里不过就是个过场而已。然而这个过场却成为雷区。除了央视曝光的这个案例外,前些日子,另一个案例也引发了极大的反响。据媒体报道,浙江温州乐清市柳市镇第一小学新学期例行体检,当晚多名高年级女生向家长反映“在量身高过程中遭遇医生摸胸”,多名家长相互电话沟通后报警。乐清市公安局称,涉事男子并非医生,而是承接体检的医院临时聘用人员。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中小学生体检都是青少年健康服务中很重要的一环。说白了,这和国民素质相关。于个体而言,检测出问题,及时跟进处理;于整体而言,则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应该做的公共卫生干预政策。而目前来看,很多地方并没有做到这些,反而让体检不仅仅成鸡肋,还成为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