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吉林分行内外合谋骗贷 高层被撤员工进看守所
来源:新浪 发布时间:
去年12月,银监会批复同意沈阳荣盛中天实业有限公司、沈阳天新浩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启源工业泵研究所有限公司分别认购辽宁振兴银行总股本30%、28%、22.5%股份的发起人资格。按6个月筹备期计算,这家银行将在今年上半年开业。三家发起股东,虽然都注册在沈阳,但其实跟沈阳并无太大关系。沈阳荣盛中天是河北廊坊的上市房企荣盛发展的全资子公司。沈阳天新浩科技在2015年9月被深圳新浩收购,深圳新浩是潮汕商人罗益洪的公司,业务横跨地产、酒店、投资等。而最值得一提的,还是那个叫沈阳启源工业泵的公司。单从名字看,这是一个从事工业技术研究与制造的公司,但其实,该公司早已在2015年3月被周林和他成立在北京的一家投资公司收购,跟沈阳、跟工业都没有关系了。所以,所谓的辽宁振兴银行,发起股东其实是两家外地的地产公司与周林本人。周林在2013年成立了一家叫北京兴金旺融的投资公司,并担任董事长至今。也没涉足什么实业,一个金融掮客而已。以东北振兴为主题申请银行,是周林一手筹划,并利用自身的资源获得了牌照。据说银行筹备期引入新股东的前提,就是周林要当银行董事长。看来,当年的深发展骗贷大案,确实被很多人遗忘了。说一下最近很热的民营银行。目前的银行业格局是:商业银行方面,有最大的“五大行”,其次是包括招商、民生、平安和上文提到的恒丰在内的12家全国股份制银行,然后是非常多的城商行和农商行。民营银行是个新事物,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义。大抵就是由私营企业发起设立,自主发展,风险自担的银行,在级别上和城商行类似,受地方银监局监管。目前已有十余家获批,较著名的如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等。昨天,郭主席在发布会也提到了民营银行,虽说鼓励创新,但也警告说“民营银行不能变成少数人的提款机”。在对外通稿中,辽宁振兴银行被称为是“贯彻落实国务院一系列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和振兴东北制造业政策的重大举措”。但“振兴东北”这杆大旗,一个民营银行扛起来,不怕闪到腰吗?三东北的银行环境很有意思。依靠民营银行来振兴,显然是不现实的。别忘了,国家还有那些财大气粗的政策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果真的响应国策,在金融方面予以倾斜,不该是这些银行的责任吗?可是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干嘛呢?不是不想倾斜啊,无奈东北坑太多。在东北开过公司或者有过业务的人,你懂的。爆一个猛料吧,其重磅程度不亚于当年的深发展骗贷案,只是被强行压下来了,基本没看到报道——中国银行吉林分行尴尬踩雷,行长被撤,利润清空,一夜回到解放前。事情要从一个叫吉恩的上市公司说起。这家公司是有名的“镍业第一股”,吉林重要的国资矿业公司。目前正遭遇重大危机,亏损极其惨重,面临退市风险。就在昨晚,\*ST吉恩公告称,收到吉林国投的通知,吉林国投以*ST吉恩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对公司进行重整的申请。所以这家辉煌一时的矿业公司,会被破产清算吗?不少金融机构在吉恩公司踩雷。比如长安基金、东方基金、兴业基金,就曾参与*ST吉恩的三年期定增。如果公司破产或者退市的话,这些机构将会遭受惨重损失。但其实,受伤最惨的,并没有被披露出来:中国银行。据拆姐的线人爆料,中行通过其吉林分行与吉恩公司建立了约200亿类信贷业务合作,在危机爆发后亏损严重,大部分在2016年底进入总行不良池。中行吉林分行十年来利润毁于一旦,2016年录得亏损。“吉林分行目前员工流失极其严重,薪酬在同行业没有大调整的前提下下降了50%。”这位线人说。你以为这些都是正常的业务和正常的亏损吗?太天真了。去年7月,吉恩镍业董事长吴术,因涉嫌单位行贿而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并被监视居住。目前还没有结果出来。几乎在同一时间,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行长张平等多名高层被撤,新任省分行行长由曹立聪担任。同时,多名业务人员被开除,据说“进看守所十余人”。这个被刻意低调处理的事件,其实是由银行内部人员和企业人员合谋进行违规操作,造成国有资产巨大损失的严重事件。拆姐查了一下,此前,吉恩镍业确实跟中国银行有着十分紧密的合作。看这些公开报道:2009年11月,中行吉林省分行行长张平一行9人访问吉恩镍业。吴术等负责接待。 当时,吉恩镍业和GBK公司联合成功要约收购加拿大皇家矿业,吴术对中行给予的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2010年3月,吉恩镍业与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吉恩国际与加拿大中国银行多伦多分行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长春举行。昊融集团(吉恩镍业母公司)董事长徐广平,吴术、张平等出席仪式。2015年7月,中行吉林省分行和吉林昊融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吉林昊融集团在印尼、菲律宾、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重点项目建设。双方还将在授信、对公理财、网上银行、国际结算等业务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可以看出,中行与这家上市公司的合作是全方位的,还涉及母公司及海外公司。但中行这样的五大行巨头,难道对风险一点把控都没有?恐怕没有这么单纯。归根到底,有些业务,做不做,批不批,还是领导说了算。而最令拆姐心惊的其实是,这种百亿级别的坏账爆发,居然在银行业一点涟漪都没有,中行自己就消化了。想想真恐怖。这个行业,还有多少这样的雷?哪些已经炸了,哪些还没有炸,是不是可以告诉我们一声呢?如果你们不愿意说,那只有拆姐来拆了。对了,拆姐还觉得,银行业最难监管的其实是信托。信托是中国金融的特色产物,所谓“万能投行”。牌照有限的信托公司,跟保险很像,也充满了各种大鳄藏身的故事。拆姐找机会要拆一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