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被诉流量劫持 透视劫持流量黑色产业链
来源:中国经营报 发布时间:
背后利益错综复杂在采访中,蓝鲸传媒集团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三大运营商等企业也存在劫持流量的现象。记者通过百度、知乎输入关键字“流量劫持”发现,搜索结果中有许多互联网用户关于流量劫持的投诉和求助。“就我们所观察到的结果,国内的每一个互联网用户都遭遇过流量劫持,劫持事件频发背后,实际上是流量劫持的成本极低、收益却很高的现实。”李铁军说。此外,也不排除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的原因。记者在QQ中搜索“流量劫持”发现,有数十个流量劫持的群组。记者随机加入了其中一个流量劫持QQ群,群成员数量达1972个,其中有人在群中表示“收购流量”,也有一些人以某些硬件设备企业、网站的名义出售流量。几经周折,记者与一家从事流量劫持的机构取得了联系。对方告诉记者,他们既收购流量,也做劫持,只要流量的规模大、质量好,出售者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流量劫持的市场行情是每天每千次IP的价格为35元至70元。如果有上千万的质量够好的流量,获利非常可观。不过前提是,我们需要在你的服务器上安操作系统,对流量进行测试。”对方同时表示,目前,行业内做流量劫持的并不缺少流量输入,若要想和他们合作,手里至少要有十万可劫持流量的IP。但对于流量来源以及广告主,对方则未作说明。李铁军告诉记者,流量劫持中的广告大多是中小企业、无资质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甚至是涉及黄赌毒。“目前流量集中化,大型的、成熟的互联网公司掌握了绝大多数流量,因此广告费比较昂贵,合作门槛较高,而劫持流量成本非常低,只有做一个弹出广告的成本,可以说收益非常大。”回归本案,付亮认为,中国联通劫持流量的动机值得商榷。“中国联通上市公司部分每年的营收有两千亿元乃至三千亿元,劫持流量所带来的广告收益相较于其正规渠道收入微不足道。如果中国联通流量劫持行为属实,可能是其内部工作人员为完成业绩,或满足自己的私利而与某些机构达成的交易,这种现象不排除也发生在其他运营商、网络设备商、互联网内容或服务提供者之中。”付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