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法治依法治假

重庆公布31种网络诈骗套路



来源:重庆晨报  发布时间:
  近日,重庆晨报记者从重庆市渝中区公安分局通讯网络诈骗大队获悉了通讯网络诈骗案件的31种常用实施手段,诈骗“套路”之多,让人瞠目结舌。
  在这些诈骗套路中,有些套路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有些套路则是我们闻所未闻的,有些套路我们觉得幼稚可笑,但有些套路确实也让我们觉得防不胜防。一起来看看,通讯网络诈骗中,骗子们这31路“招数”你到底能不能见招拆招。
  冒充公检法
  犯罪分子冒充银行、通信运营商、广电、社保、医保等单位工作人员,以事主银行卡、电话、有线、社保卡、医保卡等具有消费功能的工具被冒用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为恐吓事由,之后冒充公检法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调查核查为由,诱骗事主向所谓的“安全账户”转账打款,或者套取事主银行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从而实施诈骗。
  猜猜我是谁
  犯罪分子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所述,冒充受害人熟人或者上级领导。之后,编造其被“治安拘留”“交通肇事”或需要向他人送礼等理由,让受害者向指定账户汇款。
  盗取、冒用
  虚拟身份诈骗
  1、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熟悉对方情况后,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QQ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急需用钱”“借钱”等紧急事情为由实施诈骗。2、犯罪分子使用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冒充受害人的上级领导、熟人等身份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汇款、充值、购物,从而实施诈骗。
  冒充黑社会
  敲诈类诈骗
  犯罪分子先获取事主身份、职业、手机号等资料,拨打电话自称黑社会人员,受人雇佣要加以伤害,但事主可破财消灾,然后提供账号要求受害人汇款。
  冒充购物客服诈骗
  1、犯罪分子网上购买网购客户信息资料,冒充客服人员以交易不成功给客户退款等为由,向受害人发送虚假退购网址进行诈骗。2、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购物网站的买家信息,再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声称“由于银行系统错误原因,买家一次性付款变成了分期付款,每个月都得支付相同费用”,之后再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诱骗受害人到ATM机前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实则实施资金转账。
  购票、退票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门户网站、旅游网站、百度搜索引擎等投放广告,发布订购、退换机票、火车票等虚假电话,以较低票价引诱受害人上当。随后,再以“身份信息不全”“账号被冻”“订票不成功”等理由要求事主再次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中奖诈骗
  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即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
  ps照片
  犯罪分子收集公职人员照片,使用电脑合成淫秽图片,并附上收款卡号邮寄给受害人,勒索钱财。
  办理银行卡
  关联业务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报纸、邮件、网络等方式发布可办理高额透支信用卡或提升信用卡额度的广告,一旦事主与其联系,犯罪分子则以“手续费”“中介费”“做资金流水”“保证金”等理由要求事主连续转款,从而实施诈骗。
  贷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发布低息、免担保的虚假贷款信息,以交纳年息、检验还贷能力、保证金、手续费、税款、代办费为由,要求受害人汇款,或骗取受害人的账户、密码等信息直接转账、消费。
  提供
  虚假服务
  犯罪分子通过电杆广告、互联网、短信群发等方式发布复制手机卡、提供考题、私家侦探、办理证件等虚假服务信息,待受害人与之联系后,便以各种名目,要求受害人将钱打到指定账户进行诈骗。
  购物诈骗
  1、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实施诈骗。2、低价购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的物品等转让信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3、犯罪分子在微信朋友圈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一旦获取购货款则失去联系。
  发送钓鱼
  网站诈骗
  发送银行账号
  1、针对不特定的人群,群发仅有银行卡号和开户人姓名的信息。当有正与他人商谈转款事宜的受害人,收到此短信时,可能会误将应该转入他人账户的汇款打入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2、针对有租房信息的特定人群,向其发送“你好,我是房东,请将房租汇入XXXXX(银行卡号)”的短信,利用部分房主与房客间沟通不多的情况,误导房客将租金汇入其指定账户。
  刷网评信誉
  犯罪分子以开网店需快速刷新交易量、网上好评、信誉度为由,招募网络兼职刷单,承诺在交易后返还购物费用并额外提成,要求受害人在指定的网店高价购卖商品或缴纳定金的方式骗取受害人钱款。
  招聘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网络、短信或者传统媒体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进而以缴纳服装费、押金、保证金、定金等名义,让受害人向其提供的账户上汇款。
  招商
  加盟

[1] [2]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