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壳并不那么美好:优质资产日益匮乏
其次,即使重组了,能带来多大涨幅也要考量。以前未上市资产多,各种好的资产或好的概念借壳或重组注入上市公司,随着越来越多公司上市和资产注入。未上市的优质资产不断减少,而重组股的涨幅主要与注入资产及借壳前市值有关。
如果注入的资产质地一般或者不受市场追捧,那么重组很难有大的涨幅,同时装资产的壳股市值太大,涨幅也会受限,毕竟市场一直缺乏增量资金。由于新规要求借壳标准较高,如必须保证“连续盈利”的借壳标准,导致借壳成功的往往存在于传统行业比如说地产,而一些新兴互联网或科技类公司,虽然前景较好却做不到连续盈利。但是传统行业虽然可以借壳成功,市场却给不出高估值,于是壳股复牌之后,涨幅难免不如人意,而估值较高的新兴产业资产,受限于政策,很多根本就无法成功装进上市公司。
当然,即使是不错的行业,达到借壳标准,涨幅也可能没那么美妙。比如圆通速递借壳大杨创世(33.120, 1.31, 4.12%),在方案出来后也就拉了5个涨停,这还是属于不错的借壳案例。这当中,与大杨创世在借壳前股价已经有所体现有关,但实际上当时大杨创世的市值也就40亿元出头。而现在很多人把50亿、60亿元市值股票,都当成壳股来炒。要消化这么大市值的壳,必然需要有质地优良且被市场看好的资产,无奈的是,实体经济的低迷,符合要求的优质资产太稀缺了。
第三,壳股的涨跌。市场多认为壳股市值低,下跌空间不大,这有一定的道理,但细究起来也不是那么有道理。因为,当壳股股价中都包含了重组预期和大家认为不会跌的预期,一旦预期改变,那可能壳股照跌不误。如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年初,很多低市值壳股价格也曾出现大幅下挫。
而由于市场的炒作,现在市场上30亿元以下市值的公司才17只,如果剔除刚上市还在一字涨停的新股以及不能被借壳的创业板股票,实际上30亿元市值可以借壳的股票不到10只,而有的股票可能还被处罚或谴责几年内没法借壳。这就意味着,炒壳者的选择空间其实并不大,并非满地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