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的IPO春天:猛填表外“大箩筐” 募集规模遭腰斩
信贷风险陡增
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为1.49%,不良贷款余额1420亿元,相比国有大行及股份行,不良规模及不良率均增幅较快。例如,从2013年到今年一季度,上海银行的不良率分别为0.82%、0.98%、1.19%、1.21%。2015年不良贷款余额为63.7亿元,同比增加16.39亿元,增幅34.65%。
上海银行占比过高的房地产行业贷款和住房按揭贷款给其资产质量埋下安全隐患。从2016年3月末回溯至2013年,上海银行住房按揭贷款占个人贷款和垫款的比例分别为69.52%、65.74%、54.79%和51.21%;上海银行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较高。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行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 1965.05亿元,占该行公司贷款总额的56.03%。与其他贷款相比,中小微企业贷款通常更易受自然灾害和经济下滑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如果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质量恶化,则该行资产质量、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将会受到不利影响。
而老牌城商行已有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如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在今年上半年末的拨备覆盖率仍维持在279.9%、458.72%、343.75%的高位,远不用像有的拨备覆盖率逼近150%红线的国有大行那样担心。
薄弱的定价能力
随着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息差盈利空间已经受到挤压。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有11家城商行首次出现净利润负增长,6家银行出现营收下滑。业内人士认为,城商行的议价和定价能力不及国有大行,息差收窄仍是城商行今年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比3家老牌的上市城商行,不少“后起之秀”的盈利模式转型更为吃力。其中,湖北银行就在年报中透露,“仅2015年人行就5次降息,导致我行贷款综合收息率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贷款利息少收3.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