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财富股票

格力在豫环保项目孕育五年终取消 两年来频遭举报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16-09-12 18:39:50
  “那为什么总有人举报你们呢?”记者问到。对面的张强满脸的苦闷,他说:“我们一直在检讨,商业竞争中不排除有复杂的因素,但我们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公开、主动沟通做得不够,导致群众有误解。”

  8月28日,郑州市高新区环保局与该企业,联合举行“开放日”活动,邀请了附近小区的群众到企业实地进行参观,以期澄清不必要的误会。

  参观后的王女士对记者说:“看了之后我们才明白,这企业根本不焚烧垃圾,而且它离我们小区的直线距离超过3公里,气味不可能飘那么远。”

  张先生的说法则让人哭笑不得:“我一直以为,格力电子垃圾回收厂就在我们小区对面,来了才知道它原来离我们这么远……”

  如何走出“一闹就停”困局

  近年来,因群体质疑污染问题,而最终“逼停”项目的事件呈现高发态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较大的环保类群体性事件至少有50起,而涉及的50多个项目,多数都已经被暂停或终止。

  如何走出此类事件“一闹就停”的困局?

  业内专家和基层干部普遍认为,不科学的决策过程很容易成为群体聚集的导火索。公众对环境的要求和社会事务的参与度在提高,目前行政主导式的决策机制已经难以适应。立项、选址等工作前期没有公开讨论,项目招标、建设等程序没有征求公众意见,封闭的决策过程无疑容易助长公众的不信任情绪,引发强烈反对。

  一些受访的环保系统干部认为,群众关注和参与环保工作的热情逐渐高涨,说明社会的环保意识在增强,但环保在很多具体层面是专业的科学问题,一些群众环保知识滞后于环保意识的现实,应该得到正视。如果政府没有立场,完全被民意裹挟而导致错误的结果是荒唐的。在政府不断优化工作方式方法的前提下,也希望群众能够理性发声。

  也有学者提出,如果合法合规的项目需要有人去承担环境成本,承担成本的人理应得到受益者的补偿,建议像征地一样,由专业机构对受影响地居民的损失进行量化统计,进行相应补偿,这样才能形成长效机制,来推动类似事件的进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单光鼐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化解“一闹就停”尴尬,要先从沟通协商开始,耐心聆听群众声音,切实考虑群众利益,特别是在事前广泛征求民意,公众要广泛参与、充分讨论,项目行不行要有激烈交锋,最终达成共识。

上一页  [1] [2] [3]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