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29问董小姐:珠海银隆是否“这么具有价值”
上周五,格力电器披露的2016年中期报告显示,格力营业收入约为491亿元,同比下滑1.85%;净利润约64亿元,同比增长11.92%。营业收入的下滑使得有人担忧格力已经进入营收增长的瓶颈期,董明珠的业绩翻番计划短期难以实施。
而公开资料显示,珠海银隆纯电动客车产量在去年行业排名第七,到今年6月的单月产量排名达第三。按格力发布的审计报告称,珠海银隆在2014年、2015年以及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48亿元、38.6亿元、24.8亿元,增势还是相当明显的。不过此前有报道,珠海银隆的估值只有50亿元,但此次格力则以130亿元对其实施2.6倍的“高溢价”收购,这也引起了一些投资者的质疑,甚至认为格力是为了保营业收入的数字才进行收购。
“如果只是为了造车、为了下一个一千亿,那格力和银隆的合作就是盲目的。”对此,董明珠明确回应,称珠海银隆的钛酸锂电池核心技术才是打动格力的关键。按照董明珠的思路,格力通过珠海银隆掌握的钛酸锂电池核心技术,不仅能够快速切入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也是格力智能家居战略的重要一环。即便从格力主业空调来说,电池技术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根据公开报道,银隆自主研发的第四代“银隆钛”电池,攻克了业内公认的安全、耐宽温、快速充放电、寿命、产业化五大世界难题,具有6分钟快充放、耐宽温(-50℃至+60℃)、30年的循环使用寿命、不起火不爆炸的高安全性、高效率等优良特性,包括美国AES电网、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中车(9.260, 0.00, 0.00%)、北京公交等都是其合作伙伴。
市场
深交所问询函是否会影响格力股价?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格力此次对珠海银隆的溢价收购也有其业绩承诺作“背书”,即银隆承诺其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年间的净利润不低于7.2亿元、10亿元和14亿元。加上对珠海银隆的收购将使近几年在产业上快速扩张的格力又多了一个“造车概念”,因此此举曾被视为停牌多时的格力电器的一项重大利好。
受到收购珠海银隆消息的影响,格力电器自今年2月19日结束交易后就开始停牌,至今已有半年之久。由于格力电器一直是基金的重仓股,因此其一举一动备受机构关注。今年基金的二季报显示,在沪深两市的2000多只股票中,格力电器在基金重仓股中排名第九。截至今年6月底,有近200家机构持有格力电器,累计持股数量超过8亿股。其中前海人寿的海利年年保险产品持有9000多万股格力电器,持股市值为17.32亿元,占格力电器流通股股本的1.49%,是除证金之外持股数量最大的产品。不过据推测,前海人寿对格力电器的平均持股成本也与2月19日停牌前的收盘价相当,因此格力电器复牌后的价格走势决定着这些机构的赢与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