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股权躁动:国联安“遭弃”中原英石改头换面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5日讯 (记者 张桔)8月下旬,基金公司掀起了新一轮的股权变更热潮:国泰君安(18.490, 0.08, 0.43%)证券拟出售所持的国联安基金51%的股权,转让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方式进行。
无独有偶,近日中原英石基金也公告完成了股权转让,这家成立以来一直默默无闻的公司一举变身保险系,而公司的名字也发生了彻头彻尾的变化。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通常股权变更完成前,基金公司是不允许发行新产品的,时间拖得越久对基金公司来说越不利。
那么,对于这两家基金公司来说,股权变更后迎来新东家会是一次腾飞的契机吗?
出售股权意欲何为?
来自万德资讯的统计表明,国联安基金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较早成立的一批基金公司,目前旗下的基金资产规模约为350亿,公司的股东只有两家:国泰君安证券持股51%,德国安联集团持股为49%。国联安基金注册地为上海,经营范围:基金管理业务发起设立基金及中国有关政府机构批准及同意的其他业务。截至2016年一季度,国联安基金总资产为8.87亿元,营收为1.29亿元,净利润0.43亿元。
从基金公司的排名上来看,国联安基金目前只排在108家基金公司中的第47位,而同年成立的广发、诺安、景顺长城、华宝兴业等基金公司早已跻身超大型基金公司之列。若不以同班生论英雄,券商系基金中也不乏强者,国联安基金似乎也长期处于中庸的地位,当曾经中规中矩的诺安基金也轻松跨越千亿门堪之时,国联安的“不思进取”是谁之过?
对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分析,其实内地很多合资基金公司发展不好的原因是中外股东存在理念上的分歧,外方股东通常以国际经验来要求内地的基金公司谨慎行事,给公司的发展加上很多的条条框框,小心行船;而中方股东更接地气,常常希望抓住一轮机会实现公司的做大做强,理念的冲突常常导致公司发展缓慢,这类情形普遍存在于内地的合资基金公司之中。
同时,国联安基金公司的业绩也着实差强人意。相关的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一季度,国联安基金总资产为8.87亿元,营收为1.29亿元,净利润0.43亿元。合并报表的话,国联安基金对于国泰君安的确贡献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