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中间价大跌即期偏稳 内外因素支持汇率
汇率重估进程未结束
自201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结束持续多年的单边升值,呈现出总体波动下行的趋势。综合市场分析来看,人民币汇率转弱不仅与我国经济转向调整、货币超发、前期贬值压力积累有关,还与美联储货币政策启动正常化进程、美元指数趋势性走强有关。中长期来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面临贬值压力,但贬值幅度可控,汇率的有效企稳仍有待中国经济展现新的可持续增长动能。
海通证券报告指出,国内地产大周期已经过去,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在通胀回落、汇率稳定的背景下,市场对于宽松的预期越来越强。央行虽然表态保持货币稳健中性,但能否经受住经济下行压力的考验值得观察。如果央行继续货币刺激,利用外储稳定汇率的压力也会加大,外储消耗的得与失也需权衡。而且过度货币刺激后,资产泡沫破灭的风险也会增大汇率贬值压力,所以长期看汇率贬值的压力依然存在。
来自交通银行的研究人士亦称,尽管美联储加息预期减弱,但英国脱欧导致地缘政治风险加大,欧日央行货币政策及汇市干预,以及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可持续性等都存在不确定性,国际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市场情绪波动增大。未来人民币汇率仍将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不过,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逐渐被市场接受,监管层持续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有能力协调监管境内外市场,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保持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加之经过近两年的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境内主体对外债务去杠杆化步伐已明显放缓,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减弱。中国经济增速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经常账户仍将保持一定规模的顺差。从10月1日起,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将正式生效,并将带动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的增加。因此,尽管人民币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但贬值幅度基本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