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险资举牌路线图起底 耗资1700亿元围猎四类公司
广东雪球财富董事长李昌表示,“险资的资金主要来源是保费收入,是一种未来需要进行偿付的负债,期限较长的有寿险,通常在10年或甚至30年以上,这些都是带有杠杆的资金。另外,比较典型的险资资金来源,也有来自定向资管计划,通过股票质押或股东借款作为劣后,从而撬动银行的理财资金(作为优先级别),实现高杠杆运作。”
“以万科A为例,前海人寿去年的布局,加上今年早些时候的投资,以宝能系超过200亿元以上的浮盈计算,相比于其定向的资管计划撬动银行优先资金所付的利息而言,其收益远远大于风险。”李昌民说。
四条围猎路径曝光
保险机构偏好举牌的上市公司大致为四类,估值低、股息率高、有稳定现金流;拥有大量隐蔽资产;有国企改革或重组预期;股权相对分散的高成长性公司。
对于保险机构而言,通过举牌高分红上市公司,实质上就是以杠杆使用低成本资金持有高分红标的,在国债利率等投资长期走低的背景下,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梳理被保险机构举牌以及大举增持过的上市公司看,保险机构投资的四大路线图浮出水面。
首先是低估值、高股息率的大盘蓝筹股。持有这些公司股份,权益法核算下,保险公司可以规避股价波动的风险,同时享受上市公司的分红和利润并表。这类公司主要分布在金融、地产、商贸领域,且估值在多在0-20倍之间;其中,大股东占比较低,一般在20%左右的公司成为保险机构主要目标。
其次是高增长、盈利能力强的成长型公司。险资通过举牌后谋求董事会席位,参与公司治理,为公司对接项目、资源,寻找并购标的,实质上是一种培育模式。即使培育失败,也可能获得利润的并表。其中,股权相对分散,市值在100亿元-300亿元之间,在非周期领域的成长型公司是保险机构的主目标。
再者是国企改革或战略新兴产业,符合政策导向,未来可能享受政策红利的上市公司。“不管是哪类公司,都需要保证两点:获取5%股份相对容易,股权相对分散;为实现权益法核算下的收益,需要标的公司每年能够确保盈利。”李立峰表示。(戴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