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财富收藏

艺术品中的七夕习俗:从闺蜜日到情人节

来源:新浪收藏  发布时间:2016-08-10 17:50:16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杨晓萌

  农历七月初七,伴着暑热的余威,七夕再次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在古代,这是个闺蜜日,可以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这也是个情人节,可以向上苍求赐美满姻缘。这种对心灵手巧幸福人生的追求、对姻缘和谐两情相许的期盼,从汉初的画像石,贯穿到唐宋元明清的古画,并蔓延至今。对于这个富有浪漫色彩的节日,七夕是如何从“闺蜜日”演变至“情人节”?艺术家又是如何描述与表达的呢?

高马得《鹊桥双渡》 镜框设色纸本69×45cm高马得《鹊桥双渡》 镜框设色纸本69×45cm

  七夕的演变:从“闺蜜日”到“情人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女儿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汉代,在历代文人笔记中多有记载,最早见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当时的风俗是:“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七夕,妇人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网于瓜上,则以为得。”这些习俗说明当时七夕节的纪念对象是天上最手巧的人“织女”,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一点关系也没有,相反,这一天年轻女性们聚在一起比赛女红能力,拜求织女赐予自己一份智慧与心灵手巧。因此,有人又将这个节日定义为“女友节”、“闺友节”、“闺蜜日”。

汉代画像石上的牛郎、织女星宿汉代画像石上的牛郎、织女星宿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