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年前大洪水被证实 大禹治水也许真的存在
2016年8月4日,以吴庆龙为首的多国科研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他们依据考古证据模拟重建了位于青藏高原外围的积石峡结构,并得出结论,积石峡的山体滑坡造成了一处高于黄河水位240米以上的巨大堰塞湖,这使得黄河断流了6个月至9个月。不断上涨的水位最终压碎了堰塞湖的碎石大坝,并将他们一扫而光,约15.8立方公里体积的洪水从积石峡倾泻而出,在下游形成规模空前的黄泛区——那里正是新石器时代文明集中的区域。积石峡下游平原上大量的溃坝洪水沉积物(OFS)佐证了这一点,根据计算,这场大洪水一直波及到2000公里以外的地区。
很难直接通过地质分析去判断灾难发生的具体年代,但研究团队对喇家地震中的保存下来的遇难儿童遗骸使用了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将时间锁定为约公元前1920年。
“这也许是全新世(约从117世纪前至今)最大的一场洪水。”普渡大学的地质学家达瑞尔·格兰杰(Darryl Granger)评价道,他是项目的成员之一。
对于迷恋中国文明的人而言,这次发现别具意义。根据中国典籍,在公元前1920年前后的确出现过全国性洪水泛滥时期,黄河流域的统治者帝舜启用了一位叫禹的部落首领之子主持水利工程。禹取得了成功,他凭借这项功绩成为帝舜的继任者,并在后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夏”。
夏王朝存在的直接证据从未被发现,而关于它的最早记载也来自其王朝灭亡一千年后。因此学术界对于夏代的真实性始终保持疑虑。至于夏代建立者禹与此前中国流行的“禅让制”更被不少史学家公开质疑。20世纪中国的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在1936年发表了《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直言“禅让之说乃是战国学者受了时势的刺激,在想象中构成的乌托邦”。
这一切使得关于夏代和大禹治水的真实性变得模糊。但吴庆龙团队的工作使一部分看到了希望,洪水和地震的发生地与发生时刻,与典籍中记载的大禹早年事迹几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