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宣纸和丝绢 报纸票证窗纱都能画国画
由于从小喜欢泡茶馆,曹辉的首批布上作品,便以四川茶馆为题进行艺术创作。比起宣纸,布面国画更有力量和厚度,有种富含历史意味的灰蒙感,将茶馆的韵味体现得淋漓尽致。1991年,曹辉带着这批作品在巴黎展出,获得许多国外观众赞赏。
创作布面国画,远非将宣纸换成帆布这么简单。由于帆布对国画颜料的附着力远远比不上宣纸,曹辉在创作过程中,首先要对布面反复打磨,使其质感符合创作所需,然后一遍又一遍地着色和调整。据悉,绘制一幅100厘米×80厘米尺幅的布面国画,前后需要耗费一个多月时间。
这种创作方式对眼睛损伤极大,曹辉还曾因此造成视网膜脱落。随着年龄逐渐增长,2011年以后他很少再创作布面作品,逐渐回到传统的宣纸绘画。
创新载体,报纸票证窗纱都能画
除了帆布上能绘画,报纸、票证甚至窗纱等上面照样可以创作。
今年3月,青年艺术家张亚个展“印象”登陆成都那特画廊,就带来不少以报纸和票证为媒介的作品。2014年,张亚在杭州驻留了两个星期,她将车 票、发票等生活票据用于创作,“对城市与个人生活之间的关联做一点点摸索”。张亚还搜集当地的报纸,用各种几何形状重复、叠加,遮盖报纸上原有的文字或图 像。
2015年11月,广州美院油画系主任范勃在成都K空间举办个展“幻象现实”,其中有32件利用报纸创作的“言外像”系列。画家在报纸上画满陶 俑、人群、昆虫甚至户口簿等各式涂鸦,让人眼花缭乱。范勃表示,涂鸦内容是随机性、随意性的,是为了探索表达方式进行的绘画语言研究。
当然,艺术家有时也会从创作主题出发,有针对性地寻找特殊的创作载体。川音美院油画系2010级学生金晓晗的毕业创作《呼与吸》,由于打算对雾 霾进行“戏剧化的呈现”,便选用窗纱作为绘画载体。“窗纱能过滤空气,材料与主题结合度很高。”金晓晗买了很多窗纱做尝试,最终以两层窗纱作为画布完成了 创作。“悬挂起来的时候,既有透明性又有3D效果,生动展现出作品的主题。” (记者 余如波)(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