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概念股市值大缩水 借壳谈判“急刹车”
“资产的估值和壳公司的市值是水涨船高。以前10亿元以下算是小壳,而现在10亿元以下的壳已经没有了,30亿元以下就算小壳。相应地,以前一两个亿的净利就能借壳,现在传统行业企业得有5个亿的净利才借得动。”一位投行人士说。
□本报记者 任明杰
在证监会作出“分析研究”中概股回归相关影响的表态后,壳概念股经历了连续下挫,一周下来跌幅近30%。剧烈波动下,前段时间异常活跃的借壳市场骤然降温。在预期不明朗的情况下,借壳方开始观望起来,甚至有借壳方突然暂停了手头正在进行的借壳谈判,已约好的见面也全部取消。不过,看着壳概念股价格大幅下跌,曾经被借壳市场抛弃的“失意人”再次心动。
谈判戛然而止
刘涛(化名)是华东某家颇具实力的电子公司老板,由于公司发展亟需上市融资,借壳成了他将公司运作上市的最佳选择。去年底以来,他陆续接触了十几家壳公司,并与七八家见面——对于借壳上市,刘涛一直很着急。但是,日前,他突然暂停了手头正在进行的借壳谈判。“再等等,看看情况再说吧。”刘涛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让他踩下“急刹车”的直接原因是壳公司股价连续下挫。一周之内很多壳概念股股价已打七折。
“从短期来看,壳概念股的连续大跌会让预期变得不明确。这个时候,借壳方会倾向于抱着观望的心态,不会轻易做出决策。借壳谈判本来就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现在要达成交易会变得更加困难。”华泰联合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劳志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除了市场预期不明确,政策预期也变得模糊起来。近年来,监管层对借壳上市一直持收紧的态度。2013年11月30日,证监会下发《关于在借壳上市审核中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借壳上市条件由与IPO标准“趋同”改为“等同”,并且不允许在创业板借壳上市。据劳志明回忆,当通知发出后,多数ST股遭遇了两个以上的“一字跌停”,此前涨势惊人的创业板也迎来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