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财富收藏

艺术类书籍的阅读门槛在哪里

来源:新浪收藏  发布时间:2016-04-30 22:04:57

  说到判断力,阅读今天的国内艺术类书籍,尤其艺术批评方面的,若丧失判断力,对于一个人的阅读几乎就是一个大灾难。艺术创造需要直觉,艺术批评呢?那应该是对直觉的分析,然而大量作品根本忽视直觉,只有所谓的“分析”,以学术观点争论的名义,将大量的人际、事件挟持进去,创造出一种严肃的道貌岸然的“八卦”作品。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伪艺术批评家写的一种书呢?须先从对艺术特性的认知着眼,艺术本质上是指示的,指示意味着既显现又隐匿,两者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双重性,双重性是所有类型艺术的标志,显现而不可抵达,如同天边的晚霞,就显现而言,艺术是表达,就隐匿而言,艺术是沉默,所以艺术永远是非范畴化的,准确地说,是无法被范畴化的,即便是现成品艺术,如果称得上艺术的话,也必须在特定语境中形成一个言说与沉默、显现与隐匿之间的距离。当一个批评家无法直面艺术的这个特性,或无法对之做出严肃的反映,而只在现实的、制度的或知识形态的层面喋喋不休,必是伪的,为了争夺话语权而产出文字垃圾。

  对于人文学术而言,好的书籍都是开放的作品,那种靠19世纪最肤浅的理性思维建构起来的逻辑神话,已变成笑话,然而,越是开放的作品,其门槛越高,当然你愿意当强盗也行,那些伪艺术批评家确实已在其列了。

上一页  [1] [2]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