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14个交易日累计跌超28% 28家公司暂缓IPO救市
权威解读
救市组合拳针对性强
国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认为,本周末“救市”组合拳针对性强,为政府“救市”政策点赞!之前市场强烈呼吁的救市措施,主要包括“暂停IPO”与“真金白银”的现金去维稳市场,这两块重量级救市政策本周末一一打出,可见政府救市的决心与力度之大,诚意满满,针对性极强;此外,一方面暂缓IPO,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对二级市场资金需求端的压力;另一方面鼓励中长线资金入市,倡导证券公司以自由资金申购ETF基金,向二级市场资金供给端“输血”。
李立峰强调,周末的救市政策组合拳,从资金供给与需求端双管齐下,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本轮市场下跌的根源,即“资金面需求与供给端不匹配”的困局,预计接下来A股市场寻底的过程或有反复,但离本轮市场底部区间已经不远。
遏制市场非理性因素
针对证监会昨天再次出台的救市新政,长城基金宏观策略研究总监向威达表示,此次证券公司拿出合计不低于1200亿元用于投资蓝筹股ETF,对于市场来说资金量并不算大,而且暂缓IPO也只能解决目前市场上短期资金压力。
向威达强调,目前市场显示出非理性的特征,应该马上遏制,管理层还是应该陆续出台一些包括平准基金的实质性利好来解救市场。
评论
政府救市不代表国家兜底投资者逢喜勿忘投资理念
中国证券业协会4日发布消息称,21家证券公司4日召开会议,决定以2015年6月底净资产15%出资,合计不低于1200亿元,用于投资蓝筹股ETF,并承诺上证综指4500点以下自营股票不减持。昨晚,上交所公布安记食品等10家公司,深交所刊登万里石等18家公司暂缓发行公告。28家公司公告称,因市场波动较大,出于审慎考虑,发行人暂缓后续发行工作。
如何应对股市变盘,一直存在两种对立声音。一种声音认为,政府应采取更果断措施救市,“为民接盘”。另一种声音认为,在非大蓝筹的各板块市盈率普遍偏高,股市明显存在严重泡沫的情况下,股市震荡回调属于正常市场现象,监管者无须因股市动荡强加干预,而应站在中立立场,既不必托市,也托不起市,否则有可能导致股市应该推动的改革倒退。
这两种对立意见各有其理,但即使是最坚决的市场主义者也须承认:当市场失灵时,干预必不可少。那么股市是否存在失灵现象?答案毋庸置疑。这一轮牛市行情中,失灵无处不在:对2万亿融资和5000亿配资组成的杠杆只靠保证金和券商评估实施管理,对大股东减持缺少合法规制,对以重组等形式炒概念讲故事无法预警,对期指特别是中证500股指期货的做空效应认识不足,管理失于生硬,等等。从指数看,似乎是近三周的大幅下挫让股市的结构性弊端集中爆发,但回头来看,其积累过程在股指上升阶段既已完成。区别只在于,股市上升期的失灵以间歇性的形态体现,而股市下行期则以集中性形态体现。
让市场按自有规律行事,只适用于市场正常时。但市场出现失灵症状时,甚至是在要么狂热要么涣散的“两极”运行时,政府焉能坐视?更何况,在资本市场加入杠杆之后,能否正常运转,直接牵连着金融体系是否稳定,牵连着上市企业直接融资机会是否会堵塞,牵连着普通投资者的财产性收入甚至金融秩序稳定等一系列大局。
因此,当下的问题不在于政府该不该出手救市,而在于用什么样的方式介入进来。无论是暂缓IPO、建立平准基金还是券商投资蓝筹股ETF,关键在于既要让行政手段发挥出非常时期的非常作用,也要尽可能遵循市场规律。一方面,需要对在股指上升期已显露的弊端进行持续改革,减少风险因素。比如,对现货和期货市场交易时间不对等及其他机制性问题加以改进。另一方面,要清晰告诉市场投资者,政府救市不代表国家兜底,政府重在解决机制性问题,投资者则须克服投机心理。需要明确,恢复市场信心,修复市场指标,非一日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