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破发率高企,“迷你IPO”流行
港股市场的“迷你版IPO”越来越多。
8月10日,柠萌影视(09857.HK)在港股正式挂牌交易,发行价为27.75港元/股。8月12日,该股短暂冲高至34.35港元/股,随后陷入震荡下跌。截止发稿前,柠萌影视股价为27.75港元/股,市值100亿港元。
柠萌影视此次港股IPO共发行1513.93万股股份,约占其总股本的4%,这4%的比例中,近一半由基石投资者认购,进入市场流通的新股仅为总股本的约2%。
如此小的发行比例,堪称“迷你IPO”。事实上柠萌影视并不是孤例,今年以来有十余家这样的公司谋求在香港上市,新股占总股本的比重都小于10%。
“以前比较少这种小比例发行的情况,今年比较多。”一位香港投行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根据记者的采访了解,这种情况主要还是跟港股市场低迷,新股市场降温、破发率高企有关。企业为了对一级市场投资人的退出诉求有所交代,部分放弃了上市的融资能力。同时尽量少的流通盘可以让企业控盘难度变得小一点,可以维持股价,避免一二级估值倒挂太多。但这种做法也是把双刃剑,流通性不足,股票交投活跃度明显会受到影响,加上后期解禁的到来,股价容易出现剧烈波动。
“迷你”IPO缘何流行
类似柠萌影视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医疗界的明星级企业微创脑科学(02172.HK)IPO于7月15日在香港上市,总共发行了1370万股股份,也仅占总股本的2%,对应的净募资金额仅2.78亿港元。同样是7月上市的血管介入机器人公司润迈德-B(02297.HK),全球发售2380万股股份,其发行新股比例占总股本的2.04%,IPO共募集资金仅1.49亿港元。
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智云健康(09955.HK)、名创优品(09896.HK)、涂鸦智能-w(02391.HK)、诺亚控股-S(06686.HK)、快狗打车(02246.HK)、美因基因(06667.HK)、玄武云(02392.HK)、瑞科生物-B(02179.HK)等新股占总股本的比重都小于10%。而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2021年,港股市场上新股发行数量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均值在20%-25%左右。
“以前比较少这种小比例发行的情况,今年比较多。”一位香港投行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记者发现,去年商汤-W(00020.HK) IPO时也是这样的操作。彼时,该公司也只发行5%的新股,合计17.25亿股。在这5%的新股中,10.33亿股归属基石投资者,2.36亿股归属老股东上海国际,均有锁定时间,能在二级市场买到的仅占比1%左右。
上述投行人士称,这种做法就是先发行上市再说,事实上部分放弃了上市的融资能力,而且流通盘少,比较好控盘。企业上市后可以对一级市场投资人的退出诉求和资本分红率有所交代,他们以为流通盘少,控盘难度小一点,可以维持股价,避免一二级估值倒挂太多。
艾德金融研究部联席董事陈刚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情况主要还是跟港股市场低迷,新股市场降温有关。从二级市场来看,恒生指数自年初以来回撤达到14.5%,港股IPO今年的破发率接近80%,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屡见不鲜。
“有些企业仅仅是为了上市而上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品牌影响力以及推动国际化业务,进而缩减发行规模,满足基础的上市规则即可。至于后果,好的方面可以是通过较小的资金维持公司的股价,放大流动性的效应。不好的方面则也是流通性的问题,股票交投活跃度明显会受到影响,流通性不足会导致价格失真,加上后期解禁到来,股价会出现剧烈波动。”陈刚称。
警惕后续的股价波动
从目前发售小比例股份上市的港股公司来看,“迷你IPO”或许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二级市场倒挂不太多的问题,但由于流通盘太小导致的成交量也很小,其实也未必一定能解决股价低迷的问题。
例如柠萌影视招股时,Pre-IPO估值大约是100亿港元,发行估值97.14亿港元,一二级估值大体相当;上市后股价表现中规中矩,上市当日开盘破发,当天收盘跌幅2.7%,上市第三日,柠萌影视曾经一度暴涨20%至34.35港元,但很快就跌回了发行价的水平。
微创脑科学也类似,基本保住一二级估值不倒挂,发行价市值达142亿港元,略高于Pre-IPO轮的137亿港元估值;股价表现上,首日仅微跌0.16%,上市一周后也仅下跌0.3%,8月初的时候跌至上市以来历史最低点20.15港元/股,随后不久股价即反弹回到24.6港元/股发行价的水平。
新股发行比例约为5%的快狗打车,股价下跌更多。6月,快狗打车在港股上市,发行价为 21.5 港元/股。上市后,快狗打车股价跌跌不休,截至8月18日收盘,股价为6.090港元/股,股价在两个月时间内暴跌了七成。
极低的发行比例还导致了又一个问题,那就是上市后的成交量很低,多数上市后日成交量只有几百万股,例如润迈德-B上市首日成交量为563万股、智云健康为428万股、瑞科生物-B为344万股。
陈刚认为,这种情况会造成新股市场融资规模和估值双双下降,市场不好,新股降温,会造成投行在询价期间降低企业估值的弊端,以及在融资总额上的下滑,进而会导致诸多企业放弃上市,从而进一步降低新股市场的热度。
“二级市场严肃机构投资者已经关注到了这种小比例发行现象,这家公司要是Pre-IPO轮融资额比IPO轮融资要高很多,就很可疑,说明它有正常、传统上市融资之外的其它诉求。”上述投行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记者注意到,这些公司的公开市场募资规模与一级市场募资金额几乎是完全倒挂的。微创脑科学是中国神经介入细分赛道的龙头公司,而且业绩高速增长,2021年11月微创脑科学进行了一轮Pre-IPO轮融资,当时估值已经达到17.5亿美元(约137亿港元),包括中金资本、华翊资本等多家机构入局。微创脑科学去年的Pre-IPO轮融资额金额高达1.5亿美元(约12亿港元),相比之下,其公开市场的净募资金额仅2.78亿港元。
润迈德-B上市前D轮筹得7200万美元(约为5.65亿港元)的融资,由平安资本领投,国际资本Seresia Asset Management、Lighthouse Canton等跟投。而润迈德-B公开市场共募集资金1.49亿港元,远不及D轮融资。
这种类型公司后期解禁到来,股价通常都会出现剧烈波动,例如商汤科技2022年6月30日解禁当天,股价下跌46.77%,报3.13港元/股。
那么,对于新股二级市场散户投资者来说,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陈刚表示,单从港股市场来说,新股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好坏有直接正相关性,所以整体二级市场大环境如果不能相对稳定,估值提升,新股市场的估值和热度也不会有太大的空间。其次,对于上述的缩减IPO规模的企业,还是需要留意一定的流通性风险,新股尽量还是要从企业本身实际的基本面情况来着手。
“投资人应该更关注企业本身的基本面和估值情况,发行规模并不会决定是否涨跌,真正决定涨跌的是二级市场是否愿意买单。”富途投研团队亦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