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巴菲特”:从500万到93亿 从不买蓝筹
夏天是金融才俊的传统假期,当其他基金经理沐浴在加勒比海阳光下时,59岁的谢清海选择留守香港中环,每天查阅多达上千封电邮,属下35人的价值投资团队抓紧挖掘“熊市”中被低估的股票。
从500万到93亿美元,二十年来,惠理基金主席兼联席首席投资总监谢清海用年均16.6%的骄人回报率赢得了“亚洲巴菲特”的美誉。接受本报专访时,他相信中国内地正经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最重要的经济改革,短期阵痛后,会在2014年掀开崭新的投资篇章。
谢清海说:“中国经济绝无可能出现硬着陆。无论是A股大跌还是流动性紧张,都不会动摇新领导层推进系列改革的决心。短期内,所有人须对投资中国保持警惕,因未来数个月经济数据会持续恶化。最快至2014年,整套改革的红利就会开始释放,一个更强、更健康、更可持续的经济体仍会是价值投资的首选。”
他预言,全球央行量宽政策的失灵或是下一个市场“意外”,投资者就如同染上了“重度烟瘾”,根本无法想象QE完全退市的冲击。当美联储、欧洲央行最终停止“输血”时,西方社会将爆发大规模社会动乱,触发新的金融危机。
资本市场低迷,惠理却加速扩张跨境理财业务。集团行政总裁谢伟明透露,惠理已向证监会等机构提出申请RQFII资格及投资额度,不日获批后,会运用现有的价值投资理念主推实际回报纯股基金。惠理与富时合编的价值中国指数会同样适用于RQFII额度下的A股ETF,料可提供1-3%的超额回报率。
“中国信徒”
作为价值投资的信徒,谢清海从不投资蓝筹股,凡是投行推荐的热门股也一概不予理会。他说:“股票只有三类,被低估、估值合理和被高估的。投行券商永远只推荐估值合理的股票,即使成功率只有1/3,也要投资被低估的小盘股。”
回顾惠理基金的成长史,90年代中,谢清海看准中国经济会靠出口行业腾飞,大量吸纳珠三角出口商股票;进入新世纪,中国出口一度按年猛增30%。不知不觉间,惠理手持的出口股收益最少都有500%,股价最多翻了10倍。2000年,谢清海发现B股相比A股折让30-50%,马上成立了全球首只B股基金;时至今日,惠理旗舰基金的投资组合中,中国B股仍占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