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破发: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存在
新股破发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存在?投行:定价能力大考,价值发现是未来投行核心竞争力之一
财联社(上海,记者 卢丹)讯,今日上市的科创板新股新点软件又破发了,上市首日跌幅4.5%。不过,与10月下旬年内首次出现首日破发的惊愕不同,在经历了一个月的市场洗礼之后,无论是普通投资者、机构投资者,还是发行人和保荐机构,都对新股破发都多了一丝平静与理性。
财联社记者统计了2000年以来合计21年的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情况,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2年为一轮新股破发高峰,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分别有26、77、41只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如果不限制上市首日,而是以上市后3个月是否破发来统计,2011年全年上市新股为282只,有208只个股上市后3个月内遭遇破发,这一年堪称创造了历史。
截至2021年11月17日,2021年年内首日破发的新股合计10只,从数量上来看,破发率并未突破历史峰值,新股发行市场也并未产生较大扰动。
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的券商投行人士看来,新股破发会更加常态化。因为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定价更加趋近于市场化,价格更加公允,不会出现因为发行价过分低估而导致上市后估值不断修复暴涨的状态,所以破发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一位中型券商投行业务资深人士认为:“长期看来,破发不会只是偶然,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为了引入市场化的机制,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一定比例的新股破发。”
复盘21年新股破发史
财联社记者统计了2000年以来合计21年的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情况,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2年为一轮新股破发高峰,如果不限制上市首日,则2011年新股破发现象异常严峻。2011年全年上市新股为282只,以上市后3个月是否破发来统计是否跌破发行价,有208只个股为“是”,那一年堪称创造了历史。
2012年初,监管部门推出针对IPO发行的多条新政,同时首次提出了“未来发行制度改革的目标是注册制”,但注册制改革并未快速落地。2012年4月开始打击新股发行高价、高市盈率、高募集金额的三高现象,虽然破发现象有所减少,但是市场依旧低迷。
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新股发行被暂停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同时新股发行改革也在酝酿。
整体来看,除了2010年至2012年期间,在新股发行实行核准制的阶段,新股几乎没有出现首日破发的情况。
科创板试点实施注册制以来,2019年合计有3只新股出现了上市首日破发,分别是招商南油、中国外运和建龙微纳,其中,招商南油和中国外运均为重新上市,仅建龙微纳一只个股为注册制新股出现了首日破发。2020年则没有新股出现首日破发。
今年以来,自10月22日中自科技上市首日破发,截至11月17日,共有10只新股为首日破发,如果加上首日开盘跌破发行价的凯尔达,首日破发数量为11只。这一破发数量与注册制试点实施后的2019年和2020年相比,确有明显上升,但新股破发是否是“狼来了”,市场自会给出答案。
业内人士认为,破发是件好事,有助于引导各方回归理性,体现了注册制要求下的“市场化定价”。这将打破“新股不败”的思维定式,在一定程度上遏止炒新的不合理行为,促使新股收益的理性回归,从而IPO定价由博弈行为转变为对新股真实价值的判断。
破发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存在?
一位头部券商投行人士认为,新股破发会更加常态化。因为现在比原来更加趋近于市场化,价格更加公允,不会出现因为发行价过分低估而导致上市后估值不断修复暴涨的状态,所以破发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某中型券商投行业务资深人士表示,一直以来,IPO新股上市的价格几乎都高于发行价,这让打新操作成为投资者稳赢的标配,但监管不久前对新股发行承销配套业务规则进行了修订,将高价剔除比例从不低于10%调整为不超过3%,同时定价可以超过“四个值”孰低的幅度扩大至30%,市场出现接连破发,新股不败的神话被打破。长期看来,破发不会只是偶然,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为了引入市场化的机制,但绝不是放松监管,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一定比例的新股破发。
打新不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新股破发也将对市场未来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上述投行资深人士认为,新股发行改革是契合注册制下市场化定价的要求。从定价来看,新股暴利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少,卖方价格定得过高,就会造成破发,价格定得过低,又不能真实反映价值,未来买卖双方的博弈将愈发复杂,投资者也会更理性的报价,最终形成合理的共赢平衡。从市场来看,定价的灵活性使得市场加速两极分化,倒逼上市公司苦练内功,凭实力说话,一方面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将会持续受追捧,另一方面经营不善的企业将被市场忽视甚至退市。
对券商而言,新股发行询价新规实施以来频频破发,不仅给保荐机构带来较大压力,也给发行人、券商跟投和战略投资者带来不小的压力。
某券商投行人士认为,“询价新规”使得询价区间变大带来了破发的风险,但也给定价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未来将更加考验投行的定价能力。一方面,投研报告目前仍然是投资者报价的重要参考依据,投研部门应加强研究报告自身撰写及质控的水平,投行应加强与投研部门的合作,共同提高投研报告的质量。另一方面,价值发现成为未来投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给投行自身能力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投行不仅仅是材料制作、问题答复以至符合上市要求的专家,更要站在买方的角度成为行业和市场研究的行家,在项目发掘、培育、上市全流程进行深入地行业和市场分析,以提高市场的判断和定价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