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能源车、光伏、白酒等板块乘风而上 2021年它们怎么走?
新能源车、光伏、白酒......最火行业都在这里!2021年,它们怎么走?
原创 e公司官微
刚刚过去的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和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也给资本市场增添了巨大变数。
面对冲击,中国经济一枝独秀,A股市场彰显韧性,不少行业涨势喜人。
其中,光伏、新能源汽车、白酒、小家电、芯片、顺周期等板块乘风而上,成为全年耀眼的明星。展望2021年,热门板块将会如何演绎,请看e公司的前瞻报道。
光伏:部分环节供需仍偏紧
回顾2020年光伏、风电行业,在碳中和等目标驱动下,行业热情非常高,特别是光伏,启动了积极扩产,市场关注度较高。2021年,是光伏及陆上风电无补贴平价上网元年,由于告别了补贴限制,业内普遍预期这将为光伏、风电打开增长空间。
就投资机会而言,光伏方面,从各环节的供需及价格情况来看,由于2021年新增产能有限,硅料仍维持供需偏紧的状态,根据头部公司的判断,硅料价格将维持在相对高位,已上市的硅料厂商包括通威股份(38.440, 0.49, 1.29%)、特变电工(10.150, 0.29, 2.94%)旗下的新特能源、港股保利协鑫能源等。光伏玻璃的情况类似,2021年供应仍然偏紧,但随着新产能释放价格可能回落,但龙头企业的业绩依然不会差。
市场预计2021年全行业的硅片产能将超过300GW,相比之下,全球装机预测不过170GW左右,表面上看,硅片产能有过剩风险,但实际上,包括156mm、158mm等尺寸硅片陆续淘汰,166mm以及182mm、210mm等尺寸硅片还是偏紧,硅片供应存在结构性紧缺的问题。基于这一判断,传统硅片龙头依旧有可能保持领先地位,但借助大硅片崛起的二三线厂商值得重视。
从技术变化的趋势来看,电池技术路线面临更迭,PERC电池的生命周期已经所剩不多。HJT、TOPCon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究竟哪种路线能脱颖而出,提供更高的转换效率还需要密切跟踪,这方面有有望诞生新的颠覆者,而2021年可能成为观察这一趋势的拐点。
风电的大逻辑与光伏类似,但是相比之下可能不如光伏性感,有想象力。正如前述,2021年陆上风电进入平价,而海上风电是有补贴的最后一年,因此,业内普遍预计,海上风电有望成为市场一大亮点。例如,根据天风证券(6.100, 0.28, 4.81%)的测算,2021年国内陆上风电装机量将较2020年下降15%-20%,但海上风电增量大概率超过50%,有望补齐陆上风电下滑的装机量,总量持平。
新能源汽车:进入黄金发展十年
2020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直面疫情、补贴退坡、油价下降等多重冲击,却在销量上走出了“V”型反转。展望2021年,汽车智能化发展成为多位业内专家共同关注的趋势。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过去的公共领域、限牌城市占大头的市场需求结构,2020年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大幅提升至近70%,且非限购城市购买比重达到了60%。2020年也因此被行业定义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元年“。
身处新能源汽车行业洪流,江汽集团思皓新能源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汪光玉切身感受到了产业蓄势待发的动能:“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日渐成熟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国内外车企纷纷斥巨资投入,预计2021年~2030年将进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黄金十年。”
“2021年将是智能化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应用的元年,智能化产业链相关企业即将迎来大发展。”安徽金通智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柱兵表示。
国信证券(13.640, 0.39, 2.94%)汽车行业分析师周俊宏认为,近两年,市场拥抱更多的是电动化的行情主线,而相关标的估值已不低,且科技巨头和传统车企纷纷加码汽车生态的转型,为智能化主线带来更多机会。
白酒:二八效应加剧
过去几年,白酒基本面和股价表现得到市场认可,行业整体板块估值上移。
目前,食品饮料、白酒板块均已达到历史高位,食品饮料板块整体估值已经50倍,达到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白酒板块估值55倍,2020年以来估值始终维持高位且还有上升趋势,还不断外溢到啤酒、黄酒、葡萄酒等板块。
当前,白酒板块存在估值压力,但行业头部企业集中整合将加速进行。
白酒公司龙头较为集中、业绩确定,这些大企业经历了深度调整后,营销管理更加理性、抗风险能力更强。目前,五粮液(291.850, 4.97, 1.73%)、泸州老窖(226.160, 1.26, 0.56%)等酒企频频提价,在高端白酒的带动下,行业复苏或由头部企业向次高端价位扩散。
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传统“茅五泸”高端品牌不断壮大规模,而主打中低端产品的酒企却不好过,白酒股实际经营业绩分化将进一步加剧,“二八效应”会越加明显。
2020年三季报显示,只有“茅五泸”、皇台、酒鬼酒(156.500, 2.51, 1.63%)、汾酒、今世缘(57.380, 0.63, 1.11%)、顺鑫农业(72.540, 0.03, 0.04%)等8家实现营收正增长,占A股白酒企业数量比例不到一半;洋河、老白干、青青稞酒(20.090, -0.41, -2.00%)、口子窖(68.900, 2.71, 4.09%)、伊力特(28.260, -0.20, -0.70%)、迎驾贡酒(34.900, 0.20, 0.58%)、水井坊(83.020, 7.55, 10.00%)营收则同比下降超过两位数;净利润同比下滑的白酒企业也达到10家,中低档品牌酒企短期难以逆转大势。
小家电:延续三大增长逻辑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家电行业中的一个细分领域小家电得以爆发,消费者认知度也得到很大提升。
小家电行业的增长,大致可以归纳为三条逻辑。
第一是渗透率。即便是在今年小家电取得爆发式增长后,国内小家电渗透率依然不到30%,大概还处于发达国家一半左右的水平。对照发达国家家电消费的变迁史,我国民众这几年家电消费习惯也开始发生变化,一方面是从功能消费转向品质消费,另一方面是从刚需大家电转向非必需的品质小家电。在消费人群上,80、90后成为主要消费群体,年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大大推动了生活小家电产品的发展。
第二是产品创新。空调、冰箱等大家电的产品形态往往数十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品类上鲜有颠覆式的创新;但小家电是却一条能够不断“推陈出新”的增量赛道,例如近年来比较火热的面包机、咖啡机、空气炸锅、扫地机器人(12.300, 0.24, 1.99%)等,这些产品在十几年前还看不到。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小家电产品更新的速度也很快,导致小家电行业不断出现新品类。相比大家电,小家电的创新可以从无到有,每过三五年都会出现一批此前没有过的新型产品。这说明小家电市场是一个持续扩容的市场,目前几乎看不到天花板。
第三是海外需求。202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部分海外国家产能受限,越来越多海外订单转移至中国,而小家电出口也呈现“爆单”的状态。事实上,以新宝股份(42.250, -0.05, -0.12%)等为代表的国内小家电企业,在技术、设计以及生产制造水平上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产品价格也极具竞争力,疫情让中国小家电行业在全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稳固。记者还了解到,如今来自一带一路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对小家电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未来有望造就一个不亚于欧美地区的出口市场。
顺周期:这些商品还会“顺”下去
在经历年初的大幅回调后,2020年三季度末后,国内期货市场出现了黑色、有色、化工、农业商品轮番大涨的局面,包括铁矿石、动力煤、玻璃等众多商品,都不断刷新历史高点,A股市场也炒热了“顺周期”概念。
进入2021年后,随着海内外疫情形势变化,市场供需矛盾再调整,商品这波由疫情后市场供需异常波动带来的行情,是否还会继续“顺”下去?
海通证券(12.860, 0.37, 2.96%)期货研究所主管高上认为,2021年商品或震荡上行,品种分化,有宽度,但高度受限。随着2021年下半年海外刺激政策回归常态,也将抑制商品上行高度,预计黄金震荡回落,原油触底回升,有色高位震荡。
分品类看,2020年经济复苏带动钢材需求上升,库存下降,支撑钢价走强。2021年预计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经济增速逐季回落,房地产融资环境收紧,基建投资难超预期,钢价向上动力略显不足。而2020年铜价处于震荡区间,受到复工复产的影响,全球铜消费依然保持在相对高位。2021年疫情有望见到高点,市场对贸易摩擦缓和及基建刺激的预期将升温,有色金属价格短期上涨的概率较大,因此铜价上行空间较大。
此外,API的原油库存意外增加和全球疫情的再次爆发,原油短线承压。但疫苗研发的进展,以及OPEC可能推迟增产计划,为油价提供一定支撑。虽然拜登的“能源转型”政策虽然将抑制传统化石能源的供需,但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综合来看,2021年随着疫情高点回落,全球经济将再度复苏,带动原油上涨。
芯片:“缺芯涨价”趋势短期难扭转
2020年堪称电子行业爆发的大元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宅经济兴起,强势拉动了电子消费品以及云服务系列需求,北美半导体设备出货指数创下历史新高,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细分板块在全球主要市场均呈现领先趋势。
A股市场上, “缺芯涨价”几乎成为贯穿全年的主题,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在年末已经从电子行业蔓延到了汽车行业。究其原因,除了由于产业链短期担忧疫情影响物流而超常规备货,还有华为、中芯国际(57.750, 1.28, 2.27%)受制裁,进一步加深供应链担忧,并催化了国产化替代;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爆发、AIoT成熟落地等因素,进一步拉动了对电子元器件的超预期需求,并预计将在2021年继续演化。
景气度持续提升背景下,晶圆厂、封装厂产能紧张,相对低毛利率的订单被“挤出”排期,进一步加深了“缺货潮”,华润微(62.490, -4.15, -6.23%)一类的IDM生产模式类型被看好,能够灵活掌握生产节奏,保障供货安全。综合业内人士观点,预计在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之前,2021年电子行业缺货涨价的趋势短期难以扭转,半导体功率器件、被动元器件等细分领域预计面临更严重缺货,建议关注功率器件,关注华润微、新洁能(195.540, -5.09, -2.54%)以及斯达半导(240.900, -7.28, -2.93%),MLCC领域关注三环集团(37.250, 0.20, 0.54%)、风华高科(33.700, 0.97, 2.96%)(维权)等上市公司。
此外,作为国内半导体投资的风向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大基金)以及二期投资进展应该继续予以关注。虽然大基金2020年在二级市场上减持了多家芯片龙头上市公司,但是围绕关键设备、材料等短板进行了精准投资,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银河证券建议关注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北方华创(180.740, 7.70, 4.45%)、中微公司(157.590, 8.82, 5.93%),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国产抛光液龙头安集科技(297.800, 20.41, 7.36%)、大硅片制造商沪硅产业(33.120, 0.87, 2.70%)等。
医疗医药:常规医疗料回温 创新药加速国际化
2020年收官,全球疫情还在反复,2021年抗疫医疗产业链或将继续受到欢迎,因疫情影响而受到压制的常规业务也将回温。展望2021年,医疗行业方面,疫情应对需求、消费医疗和院内诊疗三大主线都有值得聚焦的领域;医药行业方面,创新药国际化和医药消费升级值得关注。
医疗行业方面,国金证券(16.270, 0.61, 3.90%)研究报告指出,疫情应对需求仍是重要主线,看好疫苗放量和防护检测持续性需求;医疗消费板块在疫情后快速恢复,未来医疗消费板块成长确定性不断增强,各类扰动风险小,同样值得重点关注;院内诊疗方面,则是由于今年疫情影响常规院内诊疗业绩承压,2020 年的低基数也将为 2021 年的良好增长打下基础。
迈瑞医疗(426.000, 7.94, 1.90%)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展望2021年,国内市场方面,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受疫情压制的常规业务如生化、发光、血球、台式彩超、微创外科、AED等业务将逐步恢复;同时,各地政府陆续展开防范疫情二次反复和加大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的工作,开启了医疗新基建浪潮,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未来几年都将加速扩容。国际市场方面,疫情局势仍未看到明显拐点,对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新冠抗体试剂、便携超声等抗疫产品的需求短期内仍将维持。并且,新冠疫情对各国医疗卫生体系都造成了巨大的挑战,疫后加大医疗投入已然势在必行。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疫情催化之下,互联网医疗发展迅猛,互联网诊疗逐渐被很多人接受,未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空间。疫情初期,互联网诊疗及部分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的诊疗咨询量出现数十倍增长,互联网医院数量也呈较快增长态势。安信证券诸海滨团队分析指出,“互联网+医疗健康”纵深发展或将提前3-5年实现,看好维持高增长态势的医药电商行业和鉴于2020年医疗IT预算受压制的医疗信息化行业。
医药行业方面,随着一致性评价、药品集采、创新药医保谈判、耗材集采、以及DRGS等重磅政策逐步落地推出,医改进入深水区,医药新时代来临。国金证券医药健康研究中心认为,创新药、创新疫苗、创新器械等高壁垒产品,国内市场有望延续高增速和演绎进口替代逻辑。
从医药产业链来看,以创新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以原料药、器械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以医美、服务及药店为代表的消费升级这三大方向明年都各有看点。
东吴证券(9.860, 0.25, 2.60%)医药行业研究报告分析认为,科技创新方面,创新药环境优化、国际化为主要看点;疫苗作为黄金赛道,国产品种有望迎来放量密集期。高端制造方面,2021年耗材集采持续扩面情况下,优选医保无关的设备公司和业绩确定性较高的耗材公司;同时,中国CXO公司在技术、成本、客户响应速度等方面具备全球优势,全球新药研发景气度持续高涨,精选“高性价比”标的。消费升级方面,医美赛道资产证券化加速,备受资金青睐;随着医保局控费政策推进,医疗服务作为避险赛道更值得投资;药店板块仍将稳健向上发展。
中金公司(75.270, 5.07, 7.22%)研报指出,2021年医药细分板块依然会高度分化,成长性为核心因素,行业的三大方向为“创新驱动成长,品质驱动消费,本土走向国际。”创新产业(132.060, 1.01, 0.77%)链的核心投资方向主要在CXO赛道、创新药赛道、创新器械赛道与疫苗赛道。非医保赛道也是市场关注的重点,消费升级驱动高品质的消费性医疗赛道高成长,并且整体受政策扰动较小。由巨大但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孵化出的本土企业,在技术水平与全球接轨以后,国际化是必然的趋势,2021年将是本土走向国际加速的一年,海外市场的成功将会提升估值体系。
免税:大消费行业的黄金赛道
2020年新冠疫情之下,旅游行业受到重创,但令人意外的是,旅游行业的小分支免税行业却在疫情中突出重围,免税商品经营作为市值千亿的蓝海市场,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在免税政策不断放松,国人海外免税消费快速回流的大背景下,国内免税行业仍然处于快速成长期。
展望2021,我们依然认为国内免税行业值得投资,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国免税规模在全球的占比仍然较低,与出境游情况不相匹配;二是国家政策强力支持,海外消费有望回流。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免税行业销售额达到395亿元,增速达27.3%。目前,尚无权威机构给出具体的2019年中国免税市场的规模,但有券商分析师在研报中预计2019年中国免税市场规模为485亿元,增速22.8%。更有分析师预计,2019年至2022年,中国免税业规模将在2018年395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至885亿元,复合增速为22%。
客观来看,中国免税销售增速确实明显高于全球水平。中国免税行业增速较快,但全球占比仍然较低。国信证券研报数据显示,中国的免税2019年收入达500亿元,但是中国人每年的海外购物消费能达到约五、六千亿元人民币左右,国内消费仅占海外消费十分之一,在内循环以及消费回流的背景下,免税赛道长期增长空间十分可观。
全球疫情蔓延,目前中国成为最安全的消费国家。今年受疫情影响,出国游人数大幅下滑,海外消费猛烈回流,海南旅游的数据可以佐证。截至12月14日,海南四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金额年内已经超过300亿元,提前完成海南省委政府年初提出的目标。
数据显示,自7月1日离岛免税新政实施以来至11月30日,海南离岛免税累计购物人次与购物总额分别同比增长79%、204%。
在海外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疫苗作用尚不可知的情况下,明年各国出入境可能继续采取一定的封锁手段,受益于购买力提升和消费回流,免税业将继续保持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