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478 亿!33 家物企IPO募资排行榜
文/乐居财经研究院 徐酒眠、范慧茹
“地产寒冬”之下,物企分拆上市成潮。
自2014年彩生活作为“物业第一股”赴港上市,截止至2020年11月20日,A+H股上市物企已达36家。2020年目前已有11家物业公司成功上市。
36家上市物企中,有3家未启动公开募资。中海物业通过“介绍上市”的方式登录港股市场,招商积余通过重组进行上市,华金国际资本收购华发物业母公司上市。
从IPO募资规模来看,呈现两极分化趋势。33家物企启动公开募资,共募集资金478.36亿港元,平均募资额14.50亿港元。其中,募资净额在30亿港元以上的有6家,募资规模不足5亿港元的有12家。
新上市公司夺前三甲
70%募资用于收并购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对物业公司投资热情高涨。
募资净额前三甲,均为近一个月内上市的公司。一天前上市的融创服务,以78.60以港元位居榜首;三天前上市的金科服务紧随其后,募资净额57.38亿港元;22天前上市的世茂服务,以56.95亿港元募资净额排在第三位。
除此,上半年上市的兴业物联和烨星集团,分别获得了1414倍及近2000倍的超额认购,创造物企上市认购倍数的历史新高。
反观今年以来三家港股上市房企。上半年,汇景控股(09968.HK)以1.93港元发售价,募资13.91亿港元;港龙中国地产(06968.HK)以3.93港元发售价,募资14.32亿港元。
10月29日,金辉控股(9993.HK)厘定发行价每股4.30港元,除去全球发售应付的包销费用及佣金以及估计开支后,绿鞋前募资所得资金净额约为24.71亿港元,是目前年内IPO规模最大的一家地产公司。
资本热度攀升之下,物企对规模的追求已成为共识。
行业整合收并购成为上市物企募集资金第一大用途,平均约70%的募资资金用于并购。物企竞争日益激烈,原本的大鱼吃小鱼,如今大鱼吃大鱼也屡见不鲜。
蓝光嘉宝服务以“所得款项净额约77%将用于物业管理服务业务的扩展以扩大公司的业务规模”,上市一年耗资5.78亿元完成了15项收购,总获超3200万平方米在管面积。
根据融创服务招股文件显示,“所得款项金额的65%用于收并购/投资物业企业及物业服务上下游相关企业”,以募集资金净额78.6亿港元计算,意味着,融创服务有将近50亿港元用来收并购。
物业市值榜大洗牌
估值泡沫持续消散
新上市物业股募资金额领跑,表明资本市场对物业股仍有信心。
物业股在连续四个多月的回调后,似乎迎来了转折的曙光。融创服务上市首日,收盘涨超21%,一改10月份物企上市即破发局面。
随着融创服务、世茂服务、金科服务的上市,物业股市值排行榜迎来了新一轮洗牌。据乐居财经统计,截止11月20日午盘,36家物业股总市值已超5302亿港元,前10名物业股市占率达77%。
行业分化加剧,前十名物业股市值排位骤变,和10月底市值排名相比,中海物业和合景悠活跌出前十,取而代之的是刚刚上市的融创服务和金科服务,分列第三名和五名,市值均超300亿港元。
据克而瑞物管研究分析,高估值物业具备以下共性:母公司基本属于TOP30房企,地产开发能力在千亿以上;自身管理规模1亿平方米左右,同比增速20%左右;营收10亿元以上,净利润1亿元以上。
相对应的,“蚊 型”物企却难逃市值垫底命运,时时服务、兴业物联、烨星集团、祈福生活服务等6家物企,市值均在10亿港元以下。
当然,就在管规模排名第一的彩生活来说,市值也并非拔尖,仅有55亿港元,排名在19位。
上半年彩生活营收下滑,业绩低迷,员工人数从15289名下降到13957名,大幅减少了约1332名员工。
从股价涨幅来看,除去11月份上市的融创服务、世茂服务、金科服务外,近20天,33家物业股中,仅10家股价上涨,23家仍旧有不同程度的下跌,跌幅在1.22%-24.43%之间。物业股泡沫持续消散。
易居控股CEO丁祖昱认为,只要恒大、万科等头部物业公司还未完成上市,整体物业市场仍然值得看好。
尽管物业股在进入下半年后,出现了普遍的下跌,但物企上市热情依旧不减,下半年递交招股书的物企达到了8家,还有不少房企正在筹备分拆物业上市计划。
截止目前,排队等待上市的还有9家,其中恒大物业和华润万象生活已于近日通过了港交所聆讯,上市在即。继碧桂园服务之后,又一家市值超千亿物业股或将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