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财富收藏

汉画像里的石上千秋 儒风往事禾粟盈仓三晋遗珍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0-10-06 22:25:54

  汉画像石兴起于西汉早期,延续至东汉末期,石面上雕刻各种图像,既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又表现了当时人们的丧葬观念和精神信仰。“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汉画像石集中分布于山东、豫南、陕北、四川等地,不同地区的画像石在题材内容、雕刻技法、形式风格上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澎湃新闻获悉,近日,由运城博物馆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石上千秋——汉画像石艺术展”在山西运城博物馆展出,展览分儒风往事、禾粟盈仓、三晋遗珍三个部分,汇集了山东、陕西、江苏、山西等汉画主要分布区的珍贵拓片以及山西的部分画像石、相关汉代文物。

  “石上千秋——汉画像石艺术展”展出汉画像石拓片

  画像石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有墓、祠、阙、棺椁画像石,雕刻形式常见减地平雕加阴线刻、浅浮雕、阴线刻,偶见凹面刻、高浮雕和透雕。汉画像石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和物质文化的方方面面,而且突出反映了阴阳五行思想、神仙信仰以及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翦伯赞说:“这些石刻画像假如把它们有系统地搜集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汉代画像石风格质朴浑厚、简率大气,正如鲁迅所言:“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石上千秋——汉画像石艺术展”展出汉画像石拓片

  除图像、纹样外,部分画像石上还刻有文字榜题,内容涉及图像的名称;墓主、祠主的生平事迹;祠、阙、墓的建造年代、建造缘由、出资人及价值;出资人对祠主、墓主表示敬意或哀悼之辞和吉祥语;建造祠、阙、墓及雕刻画像石之工匠的籍贯、姓名。榜题文字长短不一,短者数字,长者几十甚至几百字。

  汉画像石集中分布于四大区域,即山东、苏北、皖北区,豫南、鄂北区,陕北、晋西北区,四川、滇东北区。此外,浙江、重庆、天津等地亦见零散遗存。不同地区的画像石在题材内容、雕刻技法、形式风格上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据主办方公布的资料,由运城博物馆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石上千秋——汉画像石艺术展”中,分儒风往事、禾粟盈仓、三晋遗珍三个部分,共展出58件(套)汉代画像石珍藏拓片、37件精美文物,汇集了山东、陕西、江苏、山西等汉画主要分布区的珍贵拓片以及山西的部分画像石、相关汉代文物。

  汉武帝即位后,国家进一步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启了中华文化的新篇章,儒家思想开始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仁”是这一思想最高的道德原则与标准,忠、孝、节、义是核心内涵,汉画像石中镌刻着大量的历史故事与历史人物,包括帝王圣贤、刺客豪侠、孝子贤孙、贞节烈女等,“恶以惩戒,善以示后”,成为大一统王朝稳固发展的无形基石。同时,汉画像石作为汉代特有的墓葬艺术形式,这些历史故事与人物也为亡者创立了一个道德伦理井然有序的世界,使其在地下也有一个可以遵循的标准。

  齐桓公释卫  山东省沂南县界湖镇北寨村出土  山东省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博物馆藏 原石尺寸:纵115、横68厘米

  画面分两格:上格刻齐桓公伐卫,卫姬请罪的故事,左一人头戴山形冠,佩长剑,榜题“齐桓公”;右边一妇人跪伏于地,榜题“卫姬”;旁有一女侍,手捧方箧,榜题“御者”。下格刻三人,榜题有“齐侍郎”、“苏武”、“管叔”。

  孔子见老子、豫让刺赵襄子 山东省沂南县界湖镇北寨村出土 山东省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博物馆藏 原石尺寸:纵119、横68厘米

  画面分两格:上格刻孔子见老子,老子在左,佩剑,身后有一鸠杖,孔子在右,佩刀,二人在交谈,上部悬一磬、一幢。下格亦刻二人,皆佩剑,左一人头戴进贤冠,持一匕首,身后有香囊、玉璧等垂饰;右一人头戴通天冠,右手握剑,仰面,有榜无题,疑为豫让刺赵襄子的故事。

  季札赠剑、二桃杀三士  山东省嘉祥县满硐乡宋山村出土 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藏 原石尺寸:纵69、横64厘米

  画面共四层:最上层为仙界西王母。第二层为季札赠剑:季札是吴王寿梦的四子,曾三次放弃继承王位,周游列国学习礼乐。季札拜访徐国时,看出徐国国君喜欢自己的剑,但因还要出使他国,就想出使归来后赠剑,待再来时,徐国国君已去世,季札按守承诺,在徐国国君墓前拔剑相赠。第三层为二桃杀三士:春秋时齐景公有三员战功卓著的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景公恐其恃功而骄,接受晏子建议,设宴赏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以军功大小而论,公孙接、田开疆自恃功高,各取一桃,古冶子怒斥二人,二人羞愧拔剑自刎,古冶子愧对昔日好友,也自尽于宴上。最下层为车马出行。

  汉初,“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经济繁荣,为人们的生产劳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作为封建社会重要的经济支柱,是国计民生的根本所在。汉代人事死如事生,深信阴间是另一个世界的客观存在,人死之后是从一个世界转到另一个世界,即地下世界,为保证地下生活长久,汉代人便将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场景镌石为像随葬墓内。这些反映农业和生产劳动的画像直观地再现了汉代社会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生产工具及使用情况、农作物的种植特点、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人民的饮食生活水平等,展现出中华农耕文明传承的无限活力和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牛耕图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寨山村出土  榆林市汉画像石博物馆藏 原石尺寸:纵137、横37厘米

  画面采用分栏分格的构图方式,自上而下分为五格:第一格又分内外两栏,外栏三格,分别刻女娲、麒麟、卧鹿、舞伎;内栏分上下两格,上刻西王母高居昆仑仙境图,下刻一舞女挥舞长袖,后一人戴冠着袍跽坐于地。第二格刻谷穗图和家禽图。第三格刻二牛抬杠式牛耕图。第四格刻一玄武。第五格刻一翼龙。

  纺织图 江苏徐州贾汪区青山泉散存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藏 原石尺寸:纵103、横92厘米

  画面分两层:上层为纺织图,刻四位妇女调丝、纺线,纺好的丝团悬挂在檐下。一位织女正转身接抱婴儿,欲在织机上喂奶,此图再现了汉代织女辛苦劳作的情景。下层建筑内二人坐于榻上闲谈,旁刻车马,亭上两只凤鸟象征吉祥、幸福。边饰幔纹、齿纹。 

  收藏庖厨图 山东省沂南县界湖镇北寨村出土 山东省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博物馆藏 原石尺寸:纵49、横190厘米

  左组为收藏,一座两层五脊重檐的粮仓前有粮堆,有量粮、装粮的仆役和运粮车,有八只小鸡在觅食。仓右一颗大树,树下盘一牛。树右侧有二吏席地而坐,似为管家;右组为庖厨,刻有抬猪、椎牛、剥羊、烧灶、合面、切菜、汲水等场景。

  酒肆图 江苏徐州贾汪区青山泉散存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藏 原石尺寸:纵94、横93厘米

  画面用侧面展现的手法表现当时酒肆的情景,酒肆前有门阙,左面楼下为庖厨间,楼上有二人对饮;中间楼下为前厅,有二人站立在大酒壶两边,楼上有二人对坐;右面楼下一人在酿酒,楼上两层有人在对饮。

  造酒图 原石尺寸:纵65、横195厘米

  从右至左,一人在室外用桔槔打水,室内二人用甑(蒸锅)煮酒,成品酒过滤后流进酒坛;室外,有人将酒坛装上马车。

  山西发现的汉画像石墓主要出土于吕梁地区,经清理发掘的墓葬有十余座,出土画像石一百余块,主要为门楣、门扉、立柱、横额等建筑构件,全部为东汉晚期的作品。在题材内容的选取上以神仙世界与现实生活为主。神仙世界大量描绘了具有镇守墓室作用的铺首衔环、四灵图像以及东王公、西王母为主神的昆仑山神仙体系,成为吕梁地区汉画像石独具特色的部分;表现现实生活题材的有车马出行、宾客宴饮、农牧生产、历史故事等,但以车马出行为主。这些汉画集中展示了这一地区当时的风俗文化与民间信仰。

  左右门框石,东王公、西王母 吕梁马茂庄3号墓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藏

  原石尺寸:左门框纵129、横32厘米 右门框纵127、横32厘米

  上层分别刻东王公、西王母相对坐于昆仑悬圃,上有华盖下有青鸟。下层分别刻捧盾、持彗的门吏,着交领长袍。

  前室西壁左右边框石 吕梁马茂庄3号墓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藏

  原石尺寸:左边框纵132、横89厘米、右门框纵132、横86厘米

  前室西壁左右边框石 吕梁马茂庄3号墓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藏

  原石尺寸:左边框纵132、横89厘米、右门框纵132、横86厘米

  左边框石:左、右两格内刻云气纹、斜格云气纹。中格内一条应龙作飞腾扑食状,卷曲的躯体把画面分成上中下三层。上层刻戏耍的驾御飞龙的羽人、鸿雁玄鸟;中层刻坐悬圃的仙人、鲲鹏与骑使;下层刻展翅朱雀、独角神马、天柱猛虎和仙人。

  右边框石:构图似左边框石。中格分上下层,分别刻画仙界、飞升场面。上层中有苍龙卫护着昆仑天柱、坐悬圃的仙人,左有飞行的神人,右有骑使,天柱下有三鸟、羽人、蟾蜍与白虎。下层以执禾羽人、叠峰屏障烘托出广阔的天际,一御者控驭这五缰飞龙,云车上有伞盖,内坐主人,旁有流云,下有骑使、飞鸿。

  汉画像石是汉代产生的独特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它上承原始神话时代的原始思维,下开中华文明时代的审美精神。汉画像石艺术向我们呈现出一个天、地、人、神组成的世界,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汉代人对生的热情、对死的虔诚、对自然的依恋、对神界的向往。

  (本文据山西运城博物馆公布的资料、考古汇及澎湃新闻此前报道综合整理)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