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雍正残片说“八蛮进宝”
来源: 收藏快报
图4 清道光“粉彩八蛮进宝图”双耳瓶及其局部
图1 清雍正青花八蛮进宝残片
碗心龙纹
侧面纹饰1
侧面纹饰2
侧面纹饰3
图2 清雍正青花八蛮进宝大碗
图3 清雍正青花八蛮进宝龙纹碗
图5 《职贡图》(局部)
■江苏南京 胡剑明
过去,我只知道象棋有一个所谓残局,叫“八蛮进宝”,在南京收藏“珍稀古本”(雍正年间)的李玉成家我翻阅过。其手抄本象棋古谱《湖涯集》第22局,《渊深海阔》手稿本第267局有与此局同名同图;《心武残编》也收入此局,但改名为“行军用兵”。局中黑方车马双炮双卒会师禁城,红帅四面楚歌,但红方仗先行之利,采取弃子手段和吸引、抽将、兑子等战术后,终是化解黑方攻势,最后迫成和棋。真如《棋经》所言:“心机愈逼愈妙,抑之正以成之也!”
而笔者今天讲的是,与“珍稀古本”年代相同的一块瓷片,它也叫“八蛮进宝”(图1)。这块瓷片成人巴掌大小,瓷白画青,所绘人物穿戴、身佩俱有异域特色,人物身姿形态与周围“云山石草”形成一幅较为完整的、生动有趣的瓷上画面,十分讨喜!这是南京藏家叶先生为研究而收藏使用的标本。像这样的青花大碗,我过去还拍过一些(图2、3),它们都是碗心有一条盘龙的器物,且画意细腻,发色也非常好!是较为典型的这个时期的青花图案和“正”字款识。它们均被藏家视为吉祥之物!
“八蛮进宝”是较为著名的图式,在清代的许多瓷器上,或青花、或粉彩,均有绘式呈现,被人称为“皇朝遗珍”。例如清道光时期的“粉彩八蛮进宝图”双耳瓶(图4),所显示的就是一幅“八蛮进宝”的盛况。据有关史料记载,“八蛮进宝”的题材自唐代起就广为流行,常用来比喻“国力强盛,万国来朝。”这种绘事至明清而不衰。《周礼·尔雅》中记载,“八蛮”是指我国古代南方“天竺、咳首、焦侥……”八个少数名族之国名。我们知道,中国封建帝国在唐朝时发展到最高峰,与西域及南海诸国交流频繁,同时因为帝国之强大富庶与辽阔疆域,历代帝王都以“天子”自居,意思是“天之骄子”,他们傲慢地认为外国“皆处于蛮荒之地”,所以在外交上,大凡是外国使臣来访或外国商人求见,都要置于“朝见天庭、称臣纳贡”这个大前提、大原则之下,加以跪拜,不能以平等地位外交,所以有了“八方绥用,万方来朝”这样自鸣得意之语。这种现实心态反映在艺术创作上,就有了“万国来朝”“胡人献贡”“八蛮进宝”等题材。
由“八蛮进宝”瓷片我想到了南朝梁代萧绎所绘的《职贡图》(图5),此图原作已失,现存宋人摹本,绢本设色,该摹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萧绎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南北朝长期对峙的时期,也是中外文化交流、民族大融合的特定历史时期。由于中原地区大量士族南迁和朝廷的文艺政策,使长江流域获得进一步空前的开发,使江南成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即使在国际上也成为最为重要的国际文化中心之一。
日本著名考古学家吉田怜说,“从文化上来说,6世纪的南朝宛如君临东亚世界的太阳,围绕着它的北朝、高句丽、百济、新罗、日本等周围各国,都不过是行星,像接受阳光似地吸取从南朝放射出来的卓越的文化!”充分意识到南朝文化对东亚地区乃至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萧绎所绘《职贡图》,即是此一时期南朝与周边地区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缩写和象征。
萧绎(508—554),字世诚,梁武帝萧衍第七子,盲一目,少聪颖,好文学,善五言诗,博览群书,能通佛典,但性矫饰,多猜忌,初封湘东郡王。后任侍中、丹阳尹,普通七年(526)出任荆州刺史,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控制长江中上游。
萧绎算是见过“大世面”的艺术家,他的《职贡图》原作朝贡人物不少于25国,甚至超出31国。现仅存12国画像。《职贡图》自右至左为:滑国、波斯、百济、龟兹、倭国、狼牙修、邓至、周古柯、呵跋檀、胡密丹、白题及末国使者,每一位使者身后,有一简短的题记,叙述其国名、方位、山川道里、风土人情、与梁的关系,以及历来的朝贡情况。其榜题,滑国前行残,末国后段残,倭国只存前半,后半属宕昌国,其使者图像已逸,其余多有漫漶,内容与《梁书·诸夷传》相符,或更翔实。此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部用外域职贡人物为作画题材的工笔人物卷轴画,亦是现存最早的职贡图,同时也为后世研究绘画和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证材料,已不限于瓷画范畴。
《职贡图》曾为清初名家梁蕉林所珍藏,吴升与梁蕉林交谊密切,他的有关记载,一定是亲眼观赏《职贡图》后所作。从吴升的记载看,《职贡图》在清初即已有所破损,但尚保存着二十五幅人像和二十六国题记,显然原画不止于此,同时乾隆之后又损失十四国题记和十三国人像。从现存的《职贡图》观察,楼国使者像后的题记,中部有一大块缺损,题记的后半部并非是俊国的,而是宕昌国的,一可见其中缺失高句骊、于田、新罗、宕昌等四国使者的画像和题记。又,末国使者后面的题记残剩下半部分,其后缺失天竺等九国的使者画像及题记。现存的《职贡图》为一再缺损,多次裱糊的残卷。
据载,宋本残卷上印有八方收藏印,依次为:蕉林书屋、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宝、宜子孙、御书房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其中“蕉林书屋”是由鉴赏家梁清标于康熙六年创建于河北正定县,主要收藏历代书法名画。第二方印章“蕉林书屋”的斋名源自梁清标《蕉林书屋图小序》。从另外几方收藏印“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综合起来看,可以推测《职贡图》在清朝是从梁清标手中传出,曾经过乾隆、嘉庆、溥仪之手,又被清代宫廷收藏过。杨仁恺在《国宝沉浮录》一书中记“旧模本嘉者。残。郑洞国夫人经手转让。上海市文管会代南京博物院收购,60年代初支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馆。”由此《职贡图》在现代应该是故宫之旧藏。
据说,萧绎的这幅画现存三个版本的摹本。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摹本,临摹于1077年,是迄今发现的对萧绎《职贡图》最早的摹本。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另外两幅朝贡图,阎立本的《王会图》和南唐画家顾德潜的《蕃客人朝图》,都被认为是对萧绎原始画作的临摹图。另外,传统认为该图记35国国使,南宋楼钥的《攻娩集·跋傅钦甫所藏职贡图》记尚存22国形象,为北宋李公麟之摹本。等等探讨都在持续中。总之,此图和瓷画一样,所绘主题,均体现出清王朝之恢宏大气与不羁自豪之情。而更为重要的是,此类“八蛮进宝”所体现出的是一代王朝的自信、一朝艺术的风格、一个国家的文化,较之精美的绘画,其所蕴含的内在人文意识形态尤显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