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是当代文明的艺术表达
当代艺术是否已经终结?
在国际范围内,以探索艺术自身形式规律为主的现代主义艺术,在1960、70年代完成任务。从此,艺术不断向曾经不是艺术的领域拓展、渗透,泛化为“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既是艺术的终结,也是艺术的解放:生活就是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把自己的生活做成艺术,把自己做成艺术品。它回到了艺术的原点后再次出发:生活最重要,可以没有艺术,不能没有生活。艺术家首先是人,他的生活状态比他的“艺术作品”重要的多,因为“艺术作品”只是艺术家生活的副产品。生活中是不是个当代人,才是最重要的。
艺术是艺术之外。经济、政治、文化从来都是一个紧密结合、互相作用的整体,只有放到政治经济的结构中考量时,才能看清文化的实质。
当代艺术是“当代文明”的艺术表达。当代文明是以维护个体权益为原点展开的,经济、政治、文化紧密结合、相互作用的整体。文化上强调个体的主体性、经济上强调开放的市场等,是当代文明的基本范畴。
所以,除非当代文明已经终结。
黄锐 三、六、九 / 百年中国 装置(钢架+木门+亚克力) 1530x537x210cm 2016年Huang Rui, THREE SIX NINE/A CENTURY CHINA, Installation(SteelFrames+Wooden Doors+Acrylic Steps)1530x537x210cm 2016
中国“当代艺术”的精神特质与审美特征是什么?
中国当代艺术=当代文明+中国现状+艺术表达。当代文明的基本立场是前提,中国现状是生存处境。立场的丧失或偏离,生存处境的逃避或粉饰,都会让炫目时尚的艺术表达经不住起码的质疑。而表达方式、审美特征从来都是和具体的问题共生的,在有感而发的表达过程中,有效的艺术表达自然会推进艺术语言的发展,体现为具体的审美特征。
不了解、不认同当代文明、日常生活中不是当代人的“艺术家”,即使表达方式富有感性魅力、大量使用国际流行的媒材和方式、也只是虚有其表。
在中国,自称“当代艺术家”的人很多,大量使用国际流行的媒材、方式的人很多,但他们是否了解和认同当代文明,在日常生活和艺术表达中,是否能守住当代文明的基本立场,是相当令人怀疑的。相反,巧言令色的指鹿为马、颠倒黑白……都在时尚的画皮下缺乏当代性的内核。貌似完全不重要的基本立场,其实是最需要坚守的底线和路标。立场一旦丧失或偏离,所有的聪明都沦为花言巧语和奇技淫巧。
景柯文 万里无云 2015 No.1 200x250cm 布面油画Jing Kewen, Cloudless 2015 No.1,200x250cm Oil on Canvas
中国的“当代艺术”与西方的“当代艺术”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和经历形式主义蓬勃发展后向生活彻底开放的西方现当代艺术发展史不同,中国当代艺术不可能从现代主义开始,以线性的方式有序推进。因为,曾经封闭的中国社会,一旦开放后,本该依次吸收的当代文明成果,同时涌现在面前。让彼时彼地的历史依次重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面对身处社会现场的迫切需求,只能是具体问题具体应对,根据具体的需求来借鉴、创造。回看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路径,主要是围绕个体和生存处境的关系展开的。当然,在有感而发的表达过程中,必须解决艺术语言的有效性,因此推进了艺术语言的自然生长。
李博无声合唱团 多屏录像2016Li Bo, Choir of Silence,Video on few screens, 2016
中国的“当代艺术”取得了什么成就,对世界有何贡献?
以1979年的“星星美展”为明显标记的中国“当代艺术” (以前称为“新潮美术”或“前卫艺术”),在出现的那一刻就很明确:在求真的基础上求自由。在这些方面有精彩表现的艺术家,从独立个体的角度出发,关注现实情境中的重要问题,并因其体验的敏锐度、思考的准确度和语言的精彩度,在推进社会进程和推进艺术史方面,贡献出了一定的文化价值。
“冷战”结束后,西方在1990年代通过主打“多元文化”,来了解发展中国家的人。在这个国际艺术氛围中,有一些中国艺术家站在“文化差异”的角度,生产出展示中国特色的“文化春卷”,占有一席之地。在2000年后新的国际文化氛围中,有一些中国艺术家站在“普遍人性”的立场,面对现实处境发问,在智慧、勇气、美感等方面的拓展令人瞩目。
毛同强 工具 装置 面积300平方米 2008Mao Tongqiang Tools Installation Area 300m2 2008从中国各地陆续收集的三万多把曾经被使用过的镰刀斧头作为材料来展开Consists of over 30,000 pieces used sickles and axes (and hammers) that the artist has collected across China
资本在助推“当代艺术”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资本是中立的,和资本发生关系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怀揣着各自不同的欲望,这不应该怪罪于资本。
在1980、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因为它的先锋性,在获得国际认可后,才出口转内销,被国内艺术市场接受并继续推广。当文化价值转化为实际的货币价格时,当代艺术作品所携带的文化信息,通过资本运作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没有资本、市场,当代艺术难以普及开来。这方面,资本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艺术家在获取经济利益时背离初衷、迎合市场,由独立走向谄媚。以关注现实问题而获得文化价值的当代艺术家,一旦因为商业原因不再关注现实问题,只是不断复制原有产品时,随着现实情境的流动变迁,这类产品就失去源头活水而成为文化化石,并不断贬值。在2005—2013年这艺术市场的“黄金八年”中,这个逐渐衰竭的轨迹非常明显。曾经关注现实问题并有精彩表达的一些艺术家,如今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彻底销声匿迹,国内的市场神话也成为过去。
在维持和扩张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艺术家对市场的谄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主动,包括背离自己的初衷。这种行为应该能暂时获利,但也主动抽离了自身的文化合法性。过量的复制让作品的市场价格贬值,但这是个小问题,立场的丧失或偏离才是最尴尬的、釜底抽薪的。这时,即使表达方式可能依然精彩,但再也遮盖不住内在的坍塌了。
邓大非 身陷囫囵刻 220x80cm 宣纸拓印 2015年Deng Dafei, Loss of freedom Rubbingon RicePaper 220x180cm 2015
如何看待中国蓬勃兴起的私立美术馆?
中国的当代美术馆,绝大多数是私人投资。目前美术馆缺乏具体细致的规范,也缺乏基金会的支持,但伴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和过去四十年相比,中国正在和即将出现大量的民营美术馆。投资人的个人兴趣和财务状况,对美术馆的方向和具体项目有直接而强烈的影响。
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由“世界加工厂”式的出口转为拉动国内消费,中产阶层以上的中国人在物质消费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产生精神消费的需求。
目前的新兴美术馆,以搬运欧美发达国家艺术名家展览为主,但轻视中国本土艺术,这种既缺乏原创性又耗资很大的“搬运工”方式,难以持久。另一方面,中国本土艺术状况 : 中年人重复成名之作,青年人做装饰型产品粉饰现实,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界在思想和美学上都缺乏创造性,暮气沉沉。互联网的发达和公众智慧、美感的不断提升,让当代艺术不再是“先锋”。
文化产业政策下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民营美术馆。未来的状况要取决于政策、公众的艺术需求、艺术界自身的努力。对当代艺术来说,后两个因素更为重要。
因为 : 当代艺术是以艺术的方式表达和推进当代文明,当代文明的价值在于探索真相、扩展自由的边界。直到2005年以前,中国的当代美术馆和画廊都极少,但依然不断涌现富有激情的艺术家、动人的艺术作品……
下一个艺术浪潮(或艺术运动)什么时候到来?
经济全球一体化、信息互联网化的时代,“开放”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几年来,因为氛围的变化,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旧有从业者们流失了批判的勇气,也迟钝了美学刷新的能力。信息和交通的便利,让中国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艺术界人士旧有的生存经验、知识储备、美学修养,都在加速滞后中。人一旦发觉自己滞后,不自信油然而生,判断力的空门大开,那些打着当代艺术旗号的时尚艺术趁机登堂入室、大行其道。如今,所到之处都是这类“伪当代艺术”,就是这个原因。而且这类产品的美学趣味大同小异:几何化造型(极简主义的美学)、高纯度色彩(波普艺术的美学)。最不约而同的特征是:躲避现实问题、粉饰生存困境、没有批判性锋芒。说穿了就是——装饰。它们这几年的大行其道,到了让人怀疑自己智商的程度。
以目前的趋势来预估,这类“伪当代艺术”的猖獗期应该还会有两三年,直到所有人都从肉麻到肉僵。对漫长的历史而言,两三年不过弹指一瞬。这两三年,也是先锋艺术的缓冲期。有志于先锋艺术的人们,应该从时尚艺术中汲取方法、美学趣味来滋补自身的欠缺。缓冲期何时渡过,新的先锋艺术浪潮(或艺术运动)何时到来。
下一个艺术浪潮会有什么样的精神追求与审美特征?
精神追求,应该还是一以贯之的:以追求和维护个体权益为原点来展开。
美学趣味有很强的时代性,美学趣味的创新是当代艺术这片叶子的一面,非常重要。但特定的语言是被特定的观念驱动的,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人的具体观念。
坚果兄弟 尘埃计划 行为艺术 2015年作品分3个部分——1: 100天每天步行在北京城大街小巷,用电瓶吸尘器收集空气里的尘埃;2: 把100天里收集的尘埃,做成1块砖;3: 把做好的砖,放入工地上成千上万块砖里面。Nut Brothers, Dust Plan, Performance art, 2015The plan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Part I: For 100 days, I walk on the streets of Beijing every day, collecting dust in the air with a vacuum cleaner.Part II: Use the dust collected during 100days to make a brick.Part III: Put the brick in thousands of bricks in abuilding-site.
作者:杜曦云,1978年生, 写作并策划展览,曾主编《艺术时代》等刊物,也曾任上海昊美术馆副馆长,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副馆长。他强调在国际视野、当代文明的背景中判断中国当代艺术,在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中界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