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回应质疑:确有外来贝 但不存在亏钱运转
针对外界质疑和深交所关注函给予回应
獐子岛:确有“外来贝”但不存在“亏钱运转”
12月19日晚间,獐子岛在回复给深交所的关注函中一一回应了近期外界的质疑,承认了公司产品的确有“外来贝”,但只是购自日本,并没有从韩国进口过扇贝。獐子岛称,此举是为了稳定产品市场供应需求和市场份额,在自身加工原料不足情况下,外部采购部分原料,但公司扇贝加工品整体盈利水平随市场行情波动而变化,不存在“亏钱运转”的情形。
质疑一:
产品多是“外来贝”?
回应:从日本进口少量
此前有报道称獐子岛产品很多是“外来贝”,购自日本、韩国,加工后以公司的名义出售。
獐子岛回应称,公司用于加工的扇贝原料部分来源于外购原料及半成品。“外采”原料用于扇贝产品加工实为企业正常经营所需,并非近年才出现的行为。“公司 2006年上市招股说明书中曾对扇贝及其他水产品加工业务的原料采购情况(包括扇贝等原料的自产、外购数量、占比)进行过披露”。
不过獐子岛称,公司近两年只从日本进口少量扇贝,用于活品销售以及冻品半壳贝等产品的原材料。外购原料一是为了满足加工厂产能的原料供应以及市场端的扇贝加工产品销售需求,二是可以规避上游养殖受灾的风险。
对于深交所关注的公司是否“亏钱运转”,獐子岛称,公司扇贝加工品整体盈利水平随市场行情波动而变化,2019 年 1-9 月虾夷扇贝加工品平均毛利约 17%,2018 年和 2017 年分别为 9%和 14%。不存在“亏钱运转”的情形。
那么獐子岛存货能否满足正常需求呢?獐子岛称,2018 年初公司底播虾夷扇贝遭受自然灾害后,采捕量及销售量大幅减少,现有产量已无法满足公司扇贝活品经销渠道的市场供应需求,公司将加大力度整合日本及大连地区周边活贝原料资源,保障产品供应。而扇贝加工业务方面,獐子岛表示,近年来浮筏虾夷扇贝产量较为稳定,辅以海外优质原料资源基地采购补充,完全可以保障公司海洋味道扇贝加工品业务增长的加工厂原料需求。
质疑二:
扇贝肉明显是拼接的?
回应:“壳与肉分离是生产工艺需要”
根据报道,公司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扇贝产品部分标明捕捞自“大连獐子岛海域”或“黄海”,部分未标明捕捞海域。另外,有渔业资深人士表示,里面扇贝肉明显是拼接的。
獐子岛回应称,公司扇贝销售主要有活鲜品、冻品、调理食品等,“上述扇贝产品包装标签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獐子岛称经过自查,在市场上销售的扇贝产品标签标识均遵照上述标准进行了标识。“标准中要求进行标识原料生产区域情形的,公司均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了标识;标准中未要求进行原料生产区域标识情形的,公司未进行标识。”
而对于“扇贝肉明显拼接”的质疑,獐子岛承认,蒜蓉粉丝扇贝作为一款中餐菜式工业化产品,按照产品工艺要求,扇贝壳和扇贝肉分别进行加工处理。“壳与肉分离是生产工艺的需要。”
獐子岛表示,在具体加工流程中,扇贝肉、粉丝、蒜蓉酱、贝壳等原材料是分离组合成品,扇贝原料主要有虾夷扇贝和其他扇贝,关于原料情况在包装上的配料表中有标注。按照獐子岛的说法,其蒜蓉粉丝扇贝中的扇贝,既可以是虾夷扇贝,也可以是其他扇贝。
獐子岛指出,壳与肉分离是生产工艺的需要,因为外壳韧性强、壳面洁净的贝壳可作为盛装扇贝肉、 粉丝、蒜蓉酱等工具 ,更好还原餐饮经典菜系。
质疑三:
扇贝受灾等情况待说明
回应:已构成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减值风险
根据报道,虾夷扇贝的养殖方式主要包括浮筏养殖和底播增殖两种,而獐子岛自产自销的是浮筏养殖虾夷扇贝。深交所希望獐子岛结合自身养殖与外购扇贝的具体方式,说明底播虾夷扇贝受灾与计提存货减值的真实性。
獐子岛回应称,浮筏扇贝是一种集约化、高密度养殖的方式,海上设施及人工成本较高,无需很大的养殖面积即可操作。但獐子岛表示,近年受底播虾夷扇贝多次灾害影响,底播虾夷扇贝产量及产值贡献逐渐减少。对此,獐子岛给出了数据证明——2017 年、2018 年及2019年1-9月,公司底播虾夷扇贝采捕量占扇贝总产量比例分别为 80%、60%、50%,浮筏虾夷扇贝采捕量占扇贝总产量比例分别为 20%、40%、50%。2018 年度底播虾夷扇贝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为 6.3%,毛利占比仅为 6.5%。
獐子岛称,公司海洋牧场三次出现重大自然灾害,底播虾夷扇贝出现大规模死亡情况,底播虾夷扇贝增殖规模逐渐压缩,至 2018 年,公司底播虾夷扇贝投苗面积约 32 万亩,较最高年份降幅近 80%。2019 年灾害后,每年中试虾夷扇贝约 10 万亩。
此前,根据獐子岛11月8日-9日已抽测点位的亩产数据汇总,已抽测区域2017年存量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不足2 公斤;2018 年存量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约 3.5 公斤,亩产水平大幅低于前 10 月平均亩产 25.61 公斤,初步判断已构成重大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减值风险。
文/本报记者 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