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管网"特急"挂牌:三桶油管道资产难估股权难分
国家管网公司“特急”挂牌虚与实:三桶油管道资产难估、股权难分
高歌
12月9日,业界翘首以盼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家油气管网公司”)在京挂牌。但此前备受期待的公司股权比例、治理架构以及资产规模、资产注入方式并未得到“官宣”。
正当外界试图勾勒国家管网公司的资产版图时,12月10日晚间,中石油、中石化相继发布公告称,尚未就可能注入的资产与国家管网集团达成协议。中石油称双方的磋商仍处于初步阶段,中石化则表示,正在与国家管网集团商讨有关重组事宜,可能涉及到相关的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管网资产。
12月12日,有接近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表示,致使协商进展延宕至今的原因之一是,各方对于资产的评估方式尚未达成一致,仍在管道资产应按照预期收益的方式或按照固定资产折旧方式核算之间谈判。
上述人士表示,仅以陕京管道为例,最早的一条线是1998年修建的,经过20余年的使用周期,管道资产折旧残值很少,若按照预期收益计算,只要管道尚在使用,管输费即是稳定的收益来源,且规模可观。由此可见两种核算方式差异之大。而国家管网公司涉及的管道资产众多,管道净资产约为3000亿元,若叠加即将纳入其中的LNG接收站、地下储气库,以及上述资产的预期收益,则资产规模可达5000亿元。
工商信息显示,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目前是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本为200亿元人民币,未来随着“三大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管道资产划转作价评估换算成股份,国资委以及三大油公司的股比也将发生变化,有关国资委、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分别持股40%、30%、20%和10%的讨论也仅为方案之一。
国家管网公司最终的股权比例、资产规模以及资产注入方式仍未有定论,更进一步地,在公司实现平稳过渡之后,如何处理国家管网与省管网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管网设施的公平开放、如何引入社会资本促进天然气管网设施建设等问题均为长期摆在国家油气管网公司面前的考验。
“特急”
有关油气管网独立事宜,早在2013年的“383方案”即开始酝酿,彼时方案提出以打破垄断、促进竞争、重塑监管为重点,加快基础产业领域改革,石油、天然气领域囊括其中。
随后在201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5号),明确提出分步推进国有大型油气企业干线管道独立,实现管输和销售分开。
直至今年3月,中央深改委通过了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正式确定了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的组建和成立。
此后关于国家管网公司即将落地的消息就时有放出,但几经推迟。不同于之前几次有关挂牌时间的言之凿凿,12月9日的成立大会近乎“悄无声息”。从筹备组印发的会议邀请函上标明的“特急”二字,足见其紧迫性。
甚至对于三大油内部人士而言也颇为突然,一位就职于中石油下属单位的人士告诉记者:“我们大多数人也是在会前两三天才看到的通知,之前大家认为会在明年冬供期结束后才挂牌,不过也有倒逼一下的感觉,但有关资产重组、人员划拨还需要时间。”
在业内专家看来,此番挂牌颇具宣誓性,另外也有将此前一直在筹备的事宜放在明面上讨论的意味,而有关资产划分与评估事宜从今年7月底就已开始。
今年7月底,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筹备组成立,筹备组成员同时构成了新成立的国家管网公司的领导班子。
尽管目前关键信息尚未敲定,但新公司的架构信息已流出,业务板块包括原油事业部、天然气事业部及成本油事业部,另有生产运行指挥本部、科技研发本部、工程建设本部和管道完整性本部。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公司架构先行安排的主要作用在于稳定人心,“让员工知道未来都有地方可以去”,不过这仅是初期的框架,不排除在后续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还会微调。
“分步走”
根据《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分步推进国有大型油气企业干线管道独立,实现管输和销售分开。完善油气管网公平接入机制,油气干线管道、省内和省际管网均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
挂牌只是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的第一步。中国石油(5.690, 0.06, 1.07%)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毅军对记者表示,管网公司成立需要1-2年的过渡期,而未来真正发挥出市场作用,参照欧美经验,则将需5—10年的时间。
聚焦到前期的过渡阶段,两大油管道资产的剥离成为难点所在,将涉及到管道股权界定的问题。上述人士称,难点在于部分管道资产股权结构较为复杂,需要进一步商议协调。“有的管道股权清晰,归属国有,走国有资产招拍挂,一纸文书就能划转,社会资本也还好说,难点在于部分管道涉及境外资本。”
以陕京天然气管道为例,其长输管道外加支线管道共8000公里全部已经注入在港股上市的昆仑能源,若将这部分核心盈利资产进行划转,则将涉及小股东权益和资本市场稳定的问题。
故而上述人士认为,管道资产的处理或将分“两步走”,对于界定明晰的资产先行划拨,而较为复杂的管道资产应会暂缓处理,但是可以对资产规模进行提前评估,事先拟定框架方案。
对于国家管网与省管网公司之间的关系也颇为“棘手”。上述人士表示,对于三大油控股或参股的省级管网公司,可以先行考虑纳入国家管网公司;其次,仍有一半以上的三大油没有股份的省级管网公司则需双方进一步协商。“有的省管网公司较为强势,有的则先天弱势,没有气源、资金,后者谈判的难度不大,但仍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浙江省为例,由于执行“多气源、一环网、六统一”的原则,省内天然气主干管网由浙江能源天然气集团公司统一建设,所有气源进入浙江须由其统购统销。浙江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执行建设全省天然气“一张网”的省份,浙江省管网公司或成为上述人士口中较为强势的一例。
中海油研究总院规划研究院战略研究员许江风提出了相应建议,他对经济观察报记者称,国家管网公司需要吸引外部资金来建设管网,而各省对于自身情况更为了解,因此建议在各省重组现有的省级管网公司,由国家管网公司控股,将省公司作为融资平台,促进管网建设。
而有关下一步的油气管网公平接入机制的建立。上述人士认为在长协消耗的过程中,应会先少量地对第三方开放,不过需由发改委进一步制定操作细则。
与国家油气管网同步进行的是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信息公开和信息报送平台的筹建工作,10月中旬,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加强天然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相关信息公开的通知》。
上述人士评价道:“对于执行层面,很多东西不能自行创设,这个文件还是缺乏操作细则,找谁申请,需满足什么标准,找谁审核都不明晰。”在他看来,未来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后,对于第三方资质的审核工作,相比由国家管网公司授权审核,更应交由交易中心完成资质的评审和拍卖,以免产生寻租空间。
磨合
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16.9万公里,其中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里程分别3.2、3.3、10.4万公里。到2025年,国油气管网规模将达到24万公里。
而国家油气管网公司主要职责之一即是负责全国油气干线管道、部分储气调峰设施的投资建设,这也意味着公司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另据《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国家管网公司的管输价格由国家发改委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则给出,具体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成本参数,以及税后全投资收益率8%、经营期30年确定。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建设十万公里管道,意味着1万5千亿甚至是2万亿的远期资金投入,而8%的税后全投资收益率代表管道至少运行15年才能收回成本,在巨大的资金需求之下,引入社会资本势在必行。”
但具体将以何种方式引入社会资本,目前尚无明确方案,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研究员刘满平此前对经济观察网表示,新的管网公司不但寻求上市还有可能发行债券。
回归眼前的状态,由于国家管网公司尚未独立运行。由此三大油与管网公司尚不存在工作交接问题,分别来自两大油接收站、储气库以及调运公司的员工均对经济观察网表示,具体到执行层面,相关工作目前运转正常,未来则将听从调配,其中一些单位的审计工作已开始。
即便是接收站未来将被划入国家油气管网公司,已经签订的长协合同仍将由原公司执行完毕。相关人士称:“储气库较为好办,储、采气工作可以正常进行,对于储气进行资产评估即可,关键在于接收站,比如中海油跟卡塔尔签订了长协,接受站由国家管网公司运行、管理,但是气从哪里卸,还是中海油说了算。因为部分长协是点对点签的,不同于敞口合同可以在接收站之间串换。”
天然气行业上下游的竞争格局已经开始发生改变。组建独立运营的国家管网公司,旨在推动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X+1+X”油气市场体系。目前,损失中游的两大油正激进进入下游,试图“以终端来弥补中游的缺失”。中石油即在2017年开始进驻下游,与五大城燃公司同台竞争。此前,中石油与城市燃气公司是“相安无事”的。终端的价格改制也在同步进行,定价更为开放,有助于“折了翼”的油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据经济观察网了解,趁城燃行业洗牌的当口,中石油下属的昆仑燃气正以每周约收购10家城市燃气企业的速度强势进入下游,收购结果每周公示,目前已将200余家城燃企业收入囊中。三大油中,中海油始终未涉及城燃领域,中石化虽然成立了长城燃气,但其对终端市场的重视程度远不及中石油。
刘满平此前在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表示:“管网环节是自然垄断环节,上游供气和下游用气环节属于竞争环节业务,不应该干预上游企业向下游业务渗透,‘放开两头’,有竞争才能放开,所谓的全产业改革就需要有序地双向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