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画狂老人”葛饰北斋一生创作了35000幅画
提到葛饰北斋大家并不陌生,那神奈川滔天的巨浪裹挟着惊人的力量拍在人面前,每个人提到北斋时《神奈川冲浪里》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
但你知道吗?葛饰北斋一生共创作了35000幅画,不愧为“画狂老人”的自称。
自画像,天保10年(1839年)
葛饰北斋的一生充满传奇。他6岁开始摹写万物形状,19岁开始发表作品,50岁已经出版了大量作品,名画无数,名声响亮。
但在他74岁那年,却惋惜自己缺乏绘画天赋,并在《富岳百景·初编》里说到:“说实在的,我70岁之前所画过的东西都不怎么样,也不值得一提。我想,我还得继续努力,才能在100岁的时候画出一些比较了不起的东西。”遗憾的是,葛饰大师没活过百岁。临死前,他感叹地说:“我多么希望自己还能再活多5年,这样子我才有时间尝试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
今年是葛饰北斋逝世170周年,美术馆、画廊等机构纷纷举行纪念葛饰北斋的专题展,但你真的足够了解葛饰北斋吗?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吧!
用版画征服世界的男人
葛饰北斋自14岁起开始学习木刻版画。这种技术是中国民间木刻年画的变体,由中国民间流传到日本,日本人又将这项技术带入装饰美术领域(如年月绘历),浮世绘应运而生。
中国木刻年画
北斋是日本最早一批使用版画创作的画家。由于版画使用简单,制作量大,价格低廉,也使得日本民间乐于花钱消费,装点自己的生活。再后来,日本旅游业兴起,版画成为游客们必不可少的伴手礼。
《富岳三十六景》之神奈川冲浪里
江户末期至明治时代之间(19世纪后半叶),日本浮世绘版画借由包装纸、海报大量流传到海外。
《星月夜》是梵高致敬葛饰北斋所作
梵高自画像中的浮世绘
莫奈、文森特·梵高、马奈、雷诺阿等印象派画家,皆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永寿堂的密切合作者
由西村屋与八开设的出版社“永寿堂”与葛饰北斋一直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楽屋錦絵二編》之十枚之内
此为歌川国贞与永寿堂合作出版的图册之一
与永寿堂合作出版过的著名画家有许多,诸如喜多川歌麿、歌川国贞、歌川广重、葛饰北斋、鸟居清长等,除了鸟居清长外,葛饰北斋是永寿堂出版版画图册最多的一位,一共合作出版了6件,其中一件便是著名的《富岳三十六景》。
《富岳三十六景》之骏州江尻
《富岳三十六景》并非葛饰北斋自主创作
文政六年,永寿堂的老板西村屋与八从长崎获得了一种具有开创性的新颜料——普鲁士蓝。
这种颜料不仅能够印刷出鲜艳的颜色,而且比矿物颜料便宜的多。西村屋与八认为,这种特殊的蓝色一定能给当时的江户带来轰动,遂委托葛饰北斋用这种新颜料进行版画创作。
但画什么能够使用这种蓝色?画植物又略显无聊,西村屋突然想到了能够完美融合的景物——大家都喜爱的富士山。于是,由永寿堂定好了主题与颜色,葛饰北斋才开始了创作,富岳三十六景由此诞生。此后,北斋经常使用这种颜料,大家也习惯性地将使用这种蓝色称为“北斋蓝”。
《富岳三十六景》之凯风快晴(赤富士)
《富岳三十六景》之相州梅泽左
可以看出在《富岳三十六景》中大量使用了这种特殊的蓝色
你对《富岳三十六景》了解多少?想把富士山装点在家里?
点一点这里进入
葛饰北斋版画专场
喜爱中国小说
葛饰北斋十分喜爱中国小说《西游记》《水浒传》。为了把中国小说介绍给日本人民,他在创作浮世绘的同时,还亲自为中国小说绘制了大量插图,印成《绘本西游记》《新编水浒画传》等。
葛饰北斋所绘之水浒
葛饰北斋所绘之孙悟空
葛饰北斋所绘之西凉国女王
改号狂魔
北斋一生改号频繁多达30回。使用的号有“春朗”“群马亭”“北斋”“宗理”“可侯”“辰斋”“辰政(ときまさ)”“百琳”“画狂人”“雷斗”“戴斗”“不染居”“锦袋舎”“为一”“画狂人”“九々蜃”“雷辰”“画狂老人”“天狗堂热铁”“镜里庵梅年”“月痴老人”“卍”“是和斋”“三浦屋八右卫门”“百姓八右卫门”“土持仁三郎”“鱼佛”“穿山甲”等。
署名不同的版画
由于改号频繁,也可以从版画上方的署名看出这幅画大概是葛饰北斋什么时期创作出的。
多种流派融于一体
传说葛饰北斋一生迁居了93次,有着广泛的生活经历,所以他的绘画天地非常广阔,题材十分丰富,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所不画。
《怒涛图》之女浪
北斋19岁那年进入胜川春章门下,并以“春朗”为号发表作品。据说北斋在春朗时期快要结束之时,已经学会了浮世绘,除此之外还学会了狩野派、土佐派、洋风画派等各种绘画流派的画法。之后,又学习了和胜川派完全不同的名为“琳派”的装饰画样式宗门的宗理派,并继承了“表屋宗理”的画名。离开理宗派之后,他便尊天地、宇宙、自然为师长,继续绘画创作。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和经验,才催生出了北斋多彩的绘画风格。
鲁迅的最爱
鲁迅先生在1934年给日本友人山本初枝的书简里写道:“关于日本的浮世绘师,我年轻时喜欢的是北斋,现在则喜欢广重,其次则为歌麿的人物。”接着他又说,“不过依我看,适合中国人一般眼光的,恐怕还是北斋。”可见鲁迅先生对北斋的浮世绘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