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琉璃和外国进口玻璃千年較量史
在嬴政还没成为秦始皇的时候,秦国的王宫里发生过一起谋反事件。
王霸如我们政哥,可是将来要一统天下的男人,怎么能允许自己后院起火呢,一出手就灭了幕后大boss吕不韦。
但回头政哥晚上还是睡不安稳,吕不韦手下那么多外籍小弟,万一他们想为大哥报仇怎么办?嗯,还是把所有外籍人员都遣返的好,于是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逐客令。
这时候一个叫李斯的外籍人员不服气了,站出来向政哥喊话说“姓嬴的,随侯珠、和氏璧这些大宝贝也都不是国产的,咋你那么稀罕呢?只要外国的宝贝不要外国的人,就你这熊样也想一统天下,呵呵。”
话说和氏璧我们都知道,后来成了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但李斯提到的这个能跟和氏璧并列的随侯珠是个啥?
答案有点幻灭,连秦始皇都稀罕得不行的随侯珠,很可能就是战国时随国的特产——玻璃珠(政哥蜜汁品味)。当然,它还有个听起来更高大上的名字,琉璃珠。
琉璃到底是不是玻璃?
提到琉璃,肯定绕不开玻璃。
有人认为,什么琉璃、玻璃,说到底还不是同一种物质,不都是融化成液体又重新凝固的二氧化硅嘛。
也有人觉得琉璃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结晶、是艺术,而玻璃是舶来品、是建材,把琉璃和玻璃画上等号简直是亵渎。
Emm……要我看两种观点都不能算错,琉璃玻璃傻傻分不清楚实在不能怪我们。因为,这是一口祖传的大锅。
琉璃(或者说玻璃)这种物质,早在西周的时候就出现了,据猜测极有可能是制造青铜器时的副产品,但我们并不知道当时老祖宗们管这种新兴材料叫什么。
原始琉璃珠管 西周 周原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于中国琉璃网
到了汉代,张骞打通了丝绸之路,各种外国特产跋山涉水来到中国。这其中就有来自西亚的玻璃制品,不知道根据哪里的语言音译之后,在中国有了琉璃这个名字。
明朝时,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欧洲崛起,经过欧洲技术改良的玻璃制品(最大特点是透明度高)进入中国的时候,为了跟传统工艺烧制出来的琉璃做区别,被命名为玻璃。
从那时候开始,同样的二氧化硅就有了不同的名字。
所以,说琉璃是本土文明或者外来产物好像都有道理,说琉璃和玻璃是同一种东西或者天差地别,好像也都说得通。
但抛开艺术和文明,单从科学角度讲,琉璃就是中国古代对玻璃的一个称呼,是一种颜色多变、没那么透明的玻璃而已。
论工艺,咱上面有人
大家经常会在电视上看到吹玻璃的镜头,这种吹制工艺,大概在公元前2世纪诞生于罗马,魏晋南北朝时期,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But,这之后吹制工艺不知道是不是有点水土不服,并没有被迅速普及,到隋朝还曾经一度失传。
采用吹制工艺的网纹玻璃杯 北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失传的吹制工艺虽然最终找回来了,但生产出来的琉璃跟进口的“蕃琉璃”比起来,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南宋政治家程大昌就吐槽说“国产琉璃虽然颜色好看,但质地也忒清脆了,倒点热酒进去就分分钟炸裂给你看。进口的就不一样了,虽然样子难看点,但人家抗造呀,滚烫的开水倒进去也没啥反应。”
正是由于国产琉璃这种鲜艳又脆弱的特性,古代琉璃制品实用器具不多,基本上都是用来把玩、观赏的,也算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这种“中国特色”不光体现在器形上,还表现在工艺上。
中国有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工艺,先进经验摆在那里不用白不用。在这一点上,古人的想法跟我们是一样一样的。
吹制工艺引入之前,琉璃烧制一直用泥土作模具,冷却成型。这是借鉴了青铜铸造中的泥范铸造。
而今天备受收藏界肯定的古法琉璃的烧制,用蜡做模型制作石膏模具。引用的同样是青铜铸造中的失蜡法。
家里没矿怎么办?
朋友们,考验眼力的时候到了。请问,下面两幅图中哪幅是琉璃制品?
A
B
正确答案真的是A。
中国人爱玉,爱到为了一块和氏璧两个国家能掐起来。但人人都爱玉,玉却没有雨露均沾的想法,有些地方就是不产玉你说气不气人。
湖南就是那种不受宠爱的地方,但琉璃的诞生给家里没矿的湖南人带来了曙光。
湖南人一看,哎,琉璃这个东西看起来跟玉差不多啊,那干脆把它当玉用好了。
于是我们发现,在湖南出土的战国琉璃中,有大量琉璃壁、琉璃环、琉璃璜等一看就是照着玉的样子copy下来的创新型产品,上面骗过大家的那张图就是其中一件。
从泥范铸造、到吹制、再到失蜡法,琉璃的工艺虽然一直在改变,但湖南人想把琉璃cosplay成玉的执念却被保留了下来,代代相传。
明代是这种cosplay的高潮,连琉璃的名字都直接变成了“药玉”。
工匠们为了让药玉看起来更像玉,会故意在烧制的时候加入大量混浊剂,这样琉璃就会呈现出半透明甚至不透明的质地。
中国有太多传统工艺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开始关心,这种cosplay技术有传承到现代吗?
答案是有,不仅有还有所创新。
在宝库匠心馆的琉璃专区有一尊琉璃佛,不看展品介绍的话,很多人都会把它当作白玉而偷偷在心里感叹“妈呀,怎么会有这么大一块白玉”!
之所以能做到这么逼真,是因为相比于明朝工匠们在琉璃中加入混浊剂,这尊佛的烧制者——中国玻璃艺术大师施森彬直接在里面加了玉石粉,可以说很机智了。
琉璃和玻璃纠缠了上千年,让很多人搞不清谁是谁。
看到这尊佛像之后,也许你会发现多了一个新的烦恼,琉璃和玉也傻傻分不清楚了(话说当初湖南人想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