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财富股票

2017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回归”成关键词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8-01-30 18:31:09

  或着眼优化结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或瞩目动力转换,促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与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这些案例成为并购重组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生动注解。

  2017年沪市公司共实施跨境并购17起,涉及金额超过1400亿元。一批拥有顶尖新技术、新产品的跨国企业成为并购主流目标。“全球并购、中国整合”,成为资本市场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又一生动诠释。

  政策引导、利益约束“双轮驱动” 市场回归理性

  2017年5月31日,停牌半年的中安消以“*ST中安”身份复牌。即使在过去的三年中进行了疯狂并购,这家公司仍未能完成“借壳”飞乐股份时的业绩承诺。不出意外地,*ST中安复牌后连续17个交易日跌停。

  同年A股市场还有许多重组概念股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业界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在IPO步入常态化稀释“壳资源”价值、从严监管杜绝“忽悠式”重组的背景下,并购重组一二级市场估值差异收窄,短期套利空间受到压缩。

  市场对于并购重组的态度回归理性,体现于重组企业估值溢价回归理性水平,也表现在股价反映回归价值投资。

  统计显示,2017年沪市重组标的平均估值溢价率为350%,同比下降50个百分点,一度非常“时髦”的跨界并购整体溢价水平从上年的550%大幅下降至390%。沪市87家公司披露重组方案并复牌的公司中,超过半数复牌首日股价出现下跌,24家重组方案受到质疑的公司复牌首日即遭跌停。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回归出现在曾经备受争议的“举牌”中。2017年沪市共发生超过5%的权益变动36家次,较2016年下降27%。其中举牌方为产业资本的共17家,占比接近50%,明显高于2016年的30%。

  亿信伟业基金首席顾问江明德分析认为,与单纯谋取资本收益的“举牌”行为不同,产业资本举牌谋求通过实业资产的控制和协同实现产业链优化布局。举牌行为回归产业逻辑,表明并购重组市场上,产业并购政策引导和利益约束“双轮驱动”的格局已经形成。

 

上一页  [1] [2]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