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迎利好 多上市公司布局互联网小贷(附股)
值得一提的是,仁和药业作为一家医药行业的上市公司,拟投资人民币5亿元设立南昌仁和健康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其他上市公司拟设立互联网小贷公司的投资额大多在1-3亿元之间。
对于为何布局互联网小贷行业,仁和药业在公告中表示,此次投资有利于公司布局互联网金融领域、拓宽公司的业务领域,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通过网贷业务的开展,以消费金融、产业链金融为纽带构建仁和大健康生产及消费生态圈,推进公司业务的创新转型和能力提升。
另外,从腾邦国际、奥马电器、海印股份等三家公司增资旗下互联网小贷公司也不难看出,市场对于互联网小贷公司前景的看好。
例如,腾邦国际将旗下全资子公司融易行小贷注册资本由6亿元人民币增加至8亿元人民币。数据显示,2016年,融易行小贷总资产18.96亿,主营业务2.83亿,净利润8688.49万。今年三季度末,其总资产已经达到23.15亿,主营业务收入2.57万元,净利润9062.85万元。
融易行小贷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利润,这也折射出互联网小贷行业出色的赚钱能力。
根据网贷之家第三方平台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月8月初,全国批复了153家互联网小贷牌照,主要分布在19个省市,广东省最多有43家,其次是重庆市,有28家。江苏与江西分别位列第三第四名。
在可获取股东情况的143家互联网小贷公司中有79家为上市公司背景,由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入股,占比达55%。其中有34家互联网小贷公司是由上市公司直接出资设立,占获互联网小贷牌照公司总数的24%。
传统小贷和P2P,纷纷转型互联网小贷
随着互联网小贷牌照的火爆,近期拿到互联网小贷牌照公司有所增加。零壹财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互联网小贷进入快速增长时代,互联网小贷公司数量激增,截至目前,不完全统计有250多家。
互联网小贷、传统小贷以及网贷(P2P)是目前借贷市场最常听到的三个词,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有本质的差别。
互联网小贷和传统小贷都是放贷机构,牌照发放和监管均由地方金融办负责,而网贷平台(P2P)的定位是信息中介机构,不具有放贷资质。这也意味着国内的一些网贷平台其实是没有放贷资格的,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
在经历5年的高速发展后,传统小贷行业增速开始放缓,公司数量和贷款余额均开始逐年下滑。今年以来,全国小额贷款余额虽有所回升,但主要得益于互联网小贷规模的扩张。
行业竞争的加大、运营成本的上升,是传统小贷公司发展遇到的难题。与互联网小贷相比,传统小贷由于受属地化经营和资金来源有限的限制,决定了其普遍规模较小。
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不断收紧,对互联网借贷的资质要求将越来越严,拿下一张互联网小贷的牌照,获得放贷资格,对很多P2P平台或者现金贷平台的生存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互联网小贷成为了传统小贷和网贷双方共同的转型目标。